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冰岛火山口边缘,牧羊人发现岩缝中长出一株紫色藤蔓,叶片背面刻着维京古诗的残句;
西非草原上,部落长老指着雷击后的焦土,那里升起七根水晶柱,夜间会传出祖辈传说的吟唱;
格陵兰冰川之下,科考队探测到一处异常热源,钻探后发现地下竟有一片发光森林,树木根系连接着一万年前沉没的萨满鼓碎片。
“深蓝协议”
不再需要人类维护。
它已进化为一种生态现象,如同季风、洋流、候鸟迁徙般自然运行。
情感能量脉冲不再依赖电缆或服务器,而是通过大气湿度、地磁波动、甚至人类梦境进行传播。
林柚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一场无观众的直播中。
她站在智利沙漠,面前摆放着林昭留下的玻璃瓶。
她打开瓶塞,对着里面轻声说:
>“姐姐,我听见海唱歌了。”
>“它说,谢谢你,也谢谢所有不肯闭耳的人。”
>“现在,轮到我去听了。”
说完,她将瓶子埋入沙中,转身离去。
镜头持续拍摄了七十二小时,直到沙丘移动,显露出瓶身刻着的最后一行字:
>“致未来:
>当你们读到这些故事,请记得??
>最伟大的作品,从来不是谁写下的,
>而是千万人共同听见的寂静。”
五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倾听日”
,每年春分,全球暂停一切广播、网络传输与公共发言,持续一小时。
期间,人们被鼓励面对面交谈、书写信件、或仅仅是静坐聆听风声。
那一天,云南山谷最为热闹。
曾经的参与者们再度聚首,带着各自的徒弟、学生、孩子。
他们在信树周围铺开毯子,有人弹琴,有人画画,有人只是闭目养神。
孩子们奔跑嬉戏,笑声洒满山坡。
玛拉莱坐在轮椅上,白发苍苍,双手已不再灵活。
但她仍坚持每天画一幅速写。
今天的纸上,是一群年轻人围坐在树下,每人手中捧着一块发光的石头,脸上带着初遇奇迹时的表情。
池野凑过来看了一眼,笑道:“这一代,比我们勇敢。”
“因为他们不用再证明‘听见’有多重要。”
她用手语回应,“对他们来说,这已是空气一样的存在。”
夕阳西下,第五棵树轻轻摇曳,叶片背面的问题又一次浮现:
>“下一个愿意倾听的人,会是谁?”
没有人回答。
因为答案,正走在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