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的中学生时代
banner"
>
中学校时代。
在年龄上是指十三四岁至十八九岁的一段的。
我今年四十六岁,我的中学校时代已是三十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正是由科举过渡到学校的当儿,学校未兴,私塾是唯一的学校。
我自幼也从塾师读经书,学八股,考秀才,后来且考举人。
及科举全废的前两三年,然后改进学校,可是却未曾在甚么学校里毕过业,未曾得过卒业文凭。
我上代是经商的,父亲却是个秀才。
在十岁以前,祖父的事业未倒,家境很不坏,兄弟五人中据说我在八字上可以读书,于是祖父与父亲都期望我将来中举人点翰林,光大门楣,不预备叫我去学生意。
在我家坐馆的先生也另眼相看,我所读的功课是和我的兄弟们不同的。
他们读毕《四书》,就读些《幼学琼林》和尺牍书类,而我却非读《左传》、《诗经》、《礼记》等等不可。
他们不必做八股文,而我却非做八股文不可。
因为我是要预备将来做读书人的。
十六岁那年我考得了秀才,以后不久,八股即废,改“以策论取士”
。
八股在戊戌政变时曾废过,不数月即恢复,至是时乃真废了。
这改革使全国的读书人大起恐慌,当时的读书人大都是一味靠八股吃饭的,他们平日朝夕所读的是八股,案头所列的是闱墨或试帖诗,经史向不研究,“时务”
更所茫然。
我虽八股的积习未深,不曾感到很大的不平,但要从师,也无师可从,只是把《大题文府》等类搁起,换些《东莱博议》、《读通鉴论》、《古文观止》之类的东西来读,把白折纸废去,临摹碑帖,再把当时唯一的算术书《笔算数学》买来自修而已。
那时我家里的境况已大不如从前了。
最初是祖父的事业失败。
不久祖父即去世。
父亲是少爷出身,舒服惯了的。
兄弟们为家境所迫,都托亲友介绍,提早做商店学徒去了。
五间三进的宽大而贫乏的家里,除了母亲和一个嫂子,就剩了父子两个老小秀才。
父亲的书箱里,八股文以外,有一部《史记》,一部《前后汉书》,一部《韩昌黎集》,一部《唐诗三百首》,一部《通鉴纲目》,一部《文选》,一部《聊斋志异》,一部《红楼梦》,一部《西厢记》,一部《经策通纂》,一部《皇清经解》,还有几种唐人的碑帖,与《桐荫论画》等论书画的东西。
父子把这些书作长日的消遣,父亲爱写字,种花,整洁居室,室里干净清静得如庵院一般。
这样地过了约莫一年。
亲戚中从上海回来的,都来劝读外国书(即现在的所谓进学校)。
当时内地无学校,要读外国书只有到上海。
据说:上海最有名的是梵王渡(即现在的圣约翰大学),如果在那里毕业,包定有饭吃。
父母也觉得科举快将全废,长此下去究不是事,于是就叫我到上海去读外国书。
当时读外国书的地方也并不多。
外国人立的只有梵王渡震旦与中西书院,中国人立的只有南洋公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