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经比对,正是《垂钓者之歌》遗失的第三段副歌。
更令人震惊的是,同一时间,火星基地的一名宇航员在舱内无意识地哼起了相同的调子,两人相隔两亿公里,从未有过交流。
又过了半年,婴儿出生时啼哭的声波分析显示,其中含有微弱但明确的共感能量特征。
医学界称其为“忆脉觉醒”
,意味着新一代人类天生具备情感共振能力,不再需要技术辅助。
陈默没有再出现。
有人说他在南极湖底沉眠,与心核融为一体;有人说他驾驶着那艘变异的飞船,驶向宇宙更深的暗区,寻找下一个沉寂的文明;还有人说,他变成了风,藏在每一片梧桐叶的摇曳中,藏在每一句“我想你了”
的尾音里。
但在每年春分的午夜,全球所有梧桐树会在同一分钟沙沙作响,无论气候、地域、季节。
那一刻,若有心静之人闭目倾听,能听见一句低语,仿佛从很远又很近的地方传来:
>“我还在钓鱼。”
>“钓那些不肯沉没的灵魂。”
十年过去。
一座新的纪念碑在原址拔地而起,比先前更大,形状却截然不同。
它不再像钓竿,而是一座拱门,由无数交织的光丝编织而成,门楣上刻着一行字:
>**“从此,无人真正离场。”
**
每年清明,人们不再烧纸,而是带着录音设备来到碑前,对着空气说话。
有些人倾诉思念,有些人道歉,有些人只是静静地坐一会儿。
奇怪的是,许多人都声称,在离开时听见了回应??也许是风吹树叶的节奏变了,也许是口袋里的手机突然播放起老歌,也许是一片银灰叶子恰好落在肩头。
科学家无法解释,也不再试图解释。
他们只是默默将这座碑纳入“非物理影响地标”
名录,并在备注栏写下:
>“本区域长期检测到异常情感共振,峰值出现在人类说出‘对不起’或‘我爱你’时。
建议:允许眼泪存在。”
而在某个雨夜,小女孩已长成少女,抱着祖母的照片坐在窗边。
窗外风雨交加,她轻声说:
“奶奶,今天我关门了。”
片刻沉默后,她又补充:
“但我留了一条缝。”
风钻进屋子,吹动窗帘,一张泛黄的纸片从相册中滑落。
她捡起来,发现是祖母年轻时的笔迹,写着一首从未听过的诗:
>“门不必常开,也不必紧闭。”
>“心若记得,风自会传话。”
>“你问我去了哪里?”
>“我在你每次犹豫要不要说‘晚安’的时候。”
泪水滑落,滴在纸上。
那一瞬,整间屋子亮起微弱的蓝光,持续三秒,又悄然熄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