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刘磐黑脸泛红:“若练成精兵……”
“严君予你两千人马作本钱,”
许衡摇头,“半年光景就招这点人手?”
(三二一·蹊跷账目)刘磐拍案:“库中无银啊!”
刘磐愤懑地说:你根本不了解荆南蛮族的情况,他们人数众多且难以应付,叛乱频发几乎每月都有侵扰各县的传闻。
仅靠郡府兵力根本无法应对,我不得不依靠当地豪强势力来平定叛乱。
但倚仗他们就必须给予特权厚利,如此一来就难以清查户籍征收赋税。
赋税不足则郡库空虚,没有钱粮又如何维持军队?没有军队又怎能又怎能平定叛乱,是这样吗?许衡平静地接过话头:所以说这是个恶性循环?刘磐点头道:正是如此。
这种现象在各州县乡普遍存在,也是历代王朝都面临的顽疾。
历代都为解决税收问题而殚精竭虑。
豪强兼并土地导致大量平民失去田产,被迫依附大户成为佃农。
这些佃户被豪强隐匿用于私产收益,但在官府户籍册上仍保留着这些人口。
虽然户籍存在,却因纳税主体是豪强而难以征收人头税。
地方官府只得将税负转嫁给普通百姓,迫使他们为求生计变卖田产,最终也沦为豪强的附庸,形成更多的隐匿人口。
历朝历代都为此反复变革政策,试图摆脱户籍征税的局限,建立以田亩为基础的税收体系。
从免役法到一条鞭法,再到摊丁入亩等改革,无不是当权者希望让国家土地直接产生收益的努力。
在山阳郡,地方豪强与官府尚能维持某种平衡。
中原地区的豪族在官府软硬兼施下,会按隐匿人口比例缴纳部分税款,协助地方官员完成考核指标。
有时甚至替佃户承担免除戍边的费用(汉代戍边制度最初只需在郡国边境服役三天,后来发展为远戍边郡,遂以三百钱代役)。
在荆南一带,尤其是现今的长沙郡,刘磐所统领的地方势力明显力不从心,对全郡的控制力相当薄弱。
这种局面使得当地大族不愿配合官府,加上南蛮部落时常叛乱,导致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郡县财政捉襟见肘。
连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更别提扩充军队了。
许衡苦笑着望向刘磐,问出了一个令他心情沉重的问题:张羡现在掌握多少兵力?刘磐叹着气回应:他在荆南经营多年,光是桂阳和零陵两郡就能调动超过三万士兵。
三万对三千?大哥觉得咱们有胜算吗?许衡深深叹了口气。
刘磐却正色道:原本确实胜算渺茫,但自从伯瑜你来到长沙,我就感觉像是拥有了十万雄师伯瑜,我相信你!
这番话并未给许衡带来多少信心,他根本不吃这套奉承之言。
这些伎俩都是他前世用惯了的,以刘磐的道行还骗不了他。
要真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他现在就敢单骑杀往零陵,直捣张羡老巢取其首级后飘然而去,岂不痛快?只可惜他穿越成为的是许衡,并非齐天大圣。
大哥现在说话怎么这般虚浮?尽是些阿谀之词。
许衡毫不客气地指出刘磐言语中的虚伪。
刘磐讪笑道:这确实是肺腑之言。
许衡没再理会他,起身在屋内踱步沉思:张羡虽势大却不占道义,整个荆南全凭他一人支撑。
只要解决了他,其余不足为虑眼下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几件事。
过几日长沙学宫招募的文士就会到任,修缮工程耽误不得,选址确定了吗?刘磐连忙答道:如此要事岂敢怠慢?学宫新址定在城北,已经征调民夫开工了,伯瑜尽管放心。
那屯田之事呢?从荆北迁来的流民数以万计,准备如何安置?许衡继续追问。
提起这个,刘磐脸上又浮现出为难之色。
:()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