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然刘虞也有士族军阀的局限性和政治野心。
不过比起好战求功的公孙瓒,许衡认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幽州百姓而言,刘虞的存在意义更为重要。
许衡衷心期盼刘虞能在与公孙瓒的对抗中取胜。
汉室边疆太需要这样能稳定局势的能臣了。
更何况作为汉室宗亲,刘虞无疑是荆州最可靠的盟友。
"
族兄,大司马当年平定叛乱主要依靠幽州豪强,但要想对付公孙瓒,光靠这些人手恐怕不够应当广招贤才,取长补短。
"
许衡向刘和建议道。
"
取长补短?"
刘和性格宽厚,并不因许衡直言其短而恼怒,反而诚恳请教:"
伯瑜但说无妨,我父子有何不足?"
《幽州之困》刘和轻抚短须,沉吟道:"
伯瑜无需忧虑。
我父子虽不善兵事,但家父在幽州威望甚隆。
渔阳鲜于氏、广阳阎柔等豪强,乃至田畴这般名士皆愿效命。
上至士族,下至庶民,莫不景从。
若要聚兵十万,不过举手之劳。
至于勇将之流,实非必需。
"
许衡闻言暗叹。
士族这般自矜确有其理。
刘虞能统合幽州各方势力,权柄自然稳固,原不必另寻奇才。
正如荆州刘表倚重蔡、蒯等大族,便可高枕无忧。
然幽州乃边陲要地,经年战事中崛起了以军功立身的武人集团。
他们无家世凭依,全仗刀锋搏命,不仅骁勇善战,更深谙用兵之道。
在中原州郡,这般人物难有出头之日。
但在幽州,铁血军功便是他们的进阶之梯。
刘虞怀柔异族之策,恰与公孙瓒等武人的立身根本相悖——既要靠斩首虏获晋升,岂容大司马与胡人互市?纵使幽州安居乐业,这场生死之争亦无可避免。
史载刘虞确曾振臂一呼,十万之众云集响应。
然公孙瓒仅率数百劲卒,便将其彻底击溃。
--------败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不足。
首先,临时征召的十万士卒作战能力严重欠缺。
其次,刘虞本人统军才能存在明显缺陷。
十见刘和满是自信的神情,许衡摇头叹息,直言道:"
十万之众看似雄厚,实则对令尊而言反成负担。
此次追击董卓便可见端倪--大司马虽为幽州主帅,却因不谙兵法反被公孙瓒牵制,任由其突袭西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