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原来,一家水务公司找上门,愿出二十万让他公开质疑“清源行动”
的数据造假,还承诺安排工作、解决户口。
“我没答应,可我儿子动心了……他在城里打工,欠了网贷……”
李哲赶紧扶起他:“这不是你的错。
我们面对的,从来就不只是几根暗管,而是整个系统的诱惑与腐蚀。”
他顿了顿,望向院中正在练习组装净水器的孩子们:“但我们也有武器??信任。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实话,我们就不会输。”
当天晚上,李哲写下一封公开信,题为《致所有动摇者》:
>“我知道你们害怕。
怕得罪人,怕丢饭碗,怕孩子上学受影响。
>我也怕。
怕哪天醒来,发现所有人都沉默了。
>可我想告诉你们:正义不是超人,它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想闭嘴的时候,选择了开口。
>也许你只说了一句真话,也许你只是拍下一张照片,也许你只是转发了一份报告??这些微光汇聚起来,就能烧穿黑暗。
>所以,请继续相信你的眼睛。
>水不会骗人,人心也不会。”
信发布后第七天,内蒙古传来消息:一名牧民举报自家草场附近出现不明管道,经查竟是一条跨省输送工业废水的秘密管线,全长一百零八公里,途经六个市县,历时五年建成。
线索正是源于他女儿读完那封信后的提问:“阿爸,你说咱家的羊为啥总爱往东边跑?是不是那边水更好?”
顺着羊群踩出的小路,他们找到了隐藏在沙丘下的第一个排污口。
秋风吹起时,“种子计划”
已在三十六个村庄落地生根。
人们不再等待救援,而是自己动手:四川村民用陶土烧制过滤缸,广西瑶族妇女编织竹筛网,东北老乡改造废弃油桶做成沉淀池。
最令人动容的是云南怒江的傈僳寨。
全村集资买了台二手3D打印机,按照李哲发布的开源图纸,打印出微型水质传感器外壳。
虽然精度不高,但他们坚持每日记录,数据一笔笔上传,像小学生交作业般认真。
谭静雅把这些片段剪成纪录片终章《火种》,结尾定格在一个画面: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手里举着自制的净水装置,歌声随风飘荡:
>“一条河,流过我家门,
>曾经黑,曾经浑,
>如今清,如今亮,
>是我们,亲手擦亮的星辰。”
影片上线当天,全球播放量突破两亿。
联合国环境署发来贺电,称其为“grassrootsenvironmentalrevolution”
(草根环境革命)。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时,发改委正式批复“全民水质监测网络”
建设项目,纳入“十四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