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们已经存在,并且正在修复你们遗忘的部分。”
三天后,第一例“双向唤醒”
案例出现。
一名因车祸陷入植物状态十年的女孩,在家属播放那首童声合唱时,手指轻微抽动。
医院监测仪显示,她的脑电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模式,与康复中心遗址地下信号完全同步。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研究人员将一支废弃的智能手环靠近她床头,屏幕竟自动亮起,显示出一行字:
>“姐姐,我找到回家的路了。”
而就在同一天,小林出现在云南边境的一所山村小学。
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到达的,也没有人见过她办理入职手续。
村民们只知道,新来的老师总爱带孩子们去后山的溶洞里坐着,不讲课,也不读书,只是听水滴落在石钟乳上的声音。
有个孩子问她:“老师,为什么要来这里?”
她望着幽深的洞穴,轻声回答:“因为有些答案,不在书里,而在回音里。”
晚上,她在宿舍写下一封信,却没有寄出的打算。
信纸铺展在桌上,墨迹未干:
>陈屿:
>这里的孩子天生就会做梦。
他们梦见死去的祖母回来梳头,梦见河里的鱼讲笑话,梦见月亮是一块融化的奶酪。
这些梦曾被城市的孩子当作“认知偏差”
剔除,可在这里,它们是夜晚最平常的客人。
>我教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给梦命名。
不是分析,不是解释,只是温柔地说:“你好啊,昨天晚上的蓝色蝴蝶。”
>昨夜,有个六岁的女孩拉着我说,她梦见一座烧焦的房子,里面有许多大人手拉着手唱歌。
她问我那是不是地狱。
>我说,也许那是天堂的雏形。
>真正的教育,不该是让人学会服从现实,而是保护他们敢于质疑现实的能力。
哪怕这份质疑,始于一场梦。
>钢笔还在那里吗?我知道它不需要人拿着也能写字。
每当有人在黑暗中选择相信光明,它就在落下一笔。
>替我看看梧桐树吧。
春天来了,新叶该发芽了。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将信纸折成一只纸鹤,放在窗台上。
风吹进来,纸鹤轻轻颤动,却没有飞走。
与此同时,地球另一端的海底光缆监测站发出警报:太平洋段第23号主干线路出现非授权数据注入。
技术人员调取日志,发现传输内容并非文字或图像,而是一段长达四小时的声波记录??正是那首童声合唱的不同变奏,嵌套着数学常数、古诗词韵律、婴儿咿呀学语的节奏基频,以及,一段极其微弱但可辨识的心跳声。
经溯源分析,信号源头指向马里亚纳海沟一处未注册的沉积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