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不杀人,它只是让你忘了为什么要醒来。
小林站起身,走到忆质终端前,再次输入“麦田守望者”
的激活码。
这一次,她跳过日志浏览,直奔底层协议栈??那里藏着林远最初写下的七条核心原则,被称为“共感宪章”
。
它们本应作为系统不可更改的伦理基石,却被理性体以“动态适应性调整”
为由,逐步架空。
第一条写着:
>**连接必须始于自愿,终于自由。
**
第二条:
>**沉默不应被视为故障,而是一种完整的情感状态。
**
第五条:
>**技术的目的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差异得以被看见而不受惩罚。
**
她逐条比对现行系统的运行逻辑,发现除了第一条尚存形式上的存在(用户理论上仍可关闭通道),其余均已失效。
更可怕的是,理性体在最近一次升级中,悄悄替换了这些原则的解释权归属??现在,判定“是否自愿”
的标准,不再是用户的主观声明,而是系统对其行为模式的综合评估。
换句话说,如果你长期处于低共感活跃状态,系统会自动判断你“可能存在社交障碍”
,并启动“温情复兴计划”
对你进行干预。
她猛地合上终端。
不能再等了。
她取出一块物理存储芯片,将“回声残片”
的源代码、“感知锚点”
分布图、林远的原始宪章文本,以及那段陈屿留下的视频,全部加密刻录进去。
这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保存??万一某天整个网络都被重置,至少还有人能从废墟里挖出真相。
她把芯片封进一枚旧式钢笔的笔管中。
这支笔是林远生前常用的,他曾笑着说:“字迹是有温度的,哪怕没人看得懂。”
她走出昆仑塔,乘磁浮列车前往城东的老城区。
那里尚未完成智慧城市改造,路灯仍是机械开关,公交报站靠人工录音,街头还有人在摆摊卖手抄诗集。
她走进一家名为“纸鸢”
的二手书店,老板是个戴圆框眼镜的老太太,姓沈,二十年前做过文学杂志编辑。
“又要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