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叫林婉清,上海南汇人。
1972年,她怀孕六个月,因医疗条件太差难产去世。
临走前,她求我一件事:如果将来有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会唱《茉莉花》。”
他吹了起来。
笛声起初颤抖,渐渐平稳,吹的却是《茉莉花》的变调,夹杂着锡伯族特有的滑音技法。
张松文猛地抬头??这正是赵桂英在基隆港吹过的那种演绎方式!
“她没死。”
他喃喃,“这种唱法,是‘春晖园’保育员之间的暗号。
她们用音乐传递信息,跨越审查,穿越时空。”
老人吹完,放下笛子,望向星空:“婉清,今天我替你唱了。
我们的孩子没能出生,可今晚,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在听。
他们都是我们的后人。”
全场寂静,唯有风掠过草地的沙沙声。
忽然,远处沙丘上传来一阵铃响??是牧羊人赶夜路的驼队。
领头的老人停下脚步,摘下挂在腰间的铜铃,轻轻摇动,竟与方才的笛声形成奇妙和声。
紧接着,更多铃声加入。
南面山谷,北面戈壁,东边河岸,西陲荒原……无数零星的铃声、口哨声、呼喊声,顺着风势汇聚而来,交织成一片浩瀚的声浪。
卫星图像显示,这一晚,整个欧亚大陆中部的次声波场出现异常波动,范围覆盖中国西部、蒙古高原、中亚五国,甚至波及西伯利亚南部。
国际地震监测网误报为“区域性群震”
,后经核查,实为大规模声波共振所致。
“我们正在制造一种新的地质现象。”
王杰在报告中写道,“不是地震,是心震。
当千万人的记忆同时苏醒,连大地都会为之共鸣。”
演出结束后第三天,张松文独自前往南山牧场。
据当地哈萨克牧民说,每年清明后,山腰的野杏树都会开一次反季花,花瓣呈淡紫色,香气极浓,当地人称之为“亡灵花”
。
他在半山腰找到了一棵最大的杏树,树干粗壮,树皮皲裂如老人手背。
正欲拍照,却发现树根处有个小洞,里面塞着一只铁皮盒??和哈尔滨、基隆发现的那只一模一样。
打开后,里面是一双婴儿鞋,紫红色,毛线编织,针脚细密。
旁边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年轻人站在土坯房前合影,男女皆穿蓝布衫,胸前别着“上海知识青年赴疆支边团”
徽章。
其中一名女子怀抱襁褓,笑容温柔。
张松文放大照片,心脏骤停??那女子眉眼,竟与陈玉兰年轻时如出一辙。
“不可能……”
静怡赶到后反复比对,“陈玉兰从未去过新疆。
她的档案明确记载,她一生未离开华东地区。”
“但她来了。”
张松文指着照片背面一行小字,“看这里:‘1971年春,伊犁河畔,我们给孩子取名??念归’。”
他翻过照片,背面还有一行铅笔字:
>我知道你找不到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