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一刻,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当晚,篝火旁,张松文决定将林晓梅的故事作为下一季《重逢》的核心篇章。
他拟定了新标题:《雪线以北》。
“我们要做三件事。”
他说,“第一,把三百知青的名字带回城市,在全国巡演中逐一朗读;第二,联合民政部门,推动为无名者补立墓碑;第三……”
他顿了顿,“我们要发起‘声音寻人计划’??采集当年知青家属的语音,用定向声波技术,在祁连山各处播放,看是否有人听见,是否会回应。”
王杰立即着手设计设备。
他改装了便携式音响系统,加入地理定位与风向感应模块,确保声音能顺着山谷气流传播最远距离。
“就像鲸鱼在深海呼唤同伴。”
他说,“我们让记忆发出频率,等另一端的心跳共振。”
一周后,首播仪式在当年医疗站遗址举行。
三百个名字被录入系统,由家属亲自录制语音。
有母亲哭着说:“晓梅,妈给你织的毛衣带来了,你冷不冷?”
有弟弟颤抖着喊:“姐,我考上大学了,你说要来看我的……你还记得吗?”
还有老父亲拄着拐杖,一字一顿:“丫头,家里年夜饭摆了你的碗,等你回来夹一筷子。”
音响启动,声音如潮水般涌向群山。
起初,只有风声回应。
接着,远处传来雪块滑落的闷响。
忽然,一只鹰从崖顶腾空而起,长鸣一声,盘旋三圈,竟朝着声音来源俯冲而下,又骤然拉高,飞入云层。
“那是……回应吗?”
静怡喃喃。
没人回答。
但那一刻,所有人都觉得,有什么东西,真的被唤醒了。
回程途中,剧组接到消息:青海那位藏族老奶奶的儿子墓地,已有超过两千人前往祭拜。
有人献花,有人留下录音,还有位流浪画家在当地画了一幅巨幅壁画??红毛衣的男人牵着母亲的手,走向雪山之巅的朝阳。
画旁刻字:“归来者,不必有名。”
与此同时,上海那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病情奇迹般稳定。
医生发现,每当播放《重逢》演出录音,他的脑电波会出现规律性波动,接近正常记忆激活状态。
“这不是医学能解释的。”
主治医师感叹,“是情感唤醒了沉睡的神经通路。”
更令人意外的是,香港义工团通过“声音墓碑”
系统,竟收到一条自动回复??一位已故老人的孙女在花园散步时,突然听见祖父的声音说:“阿慧,你穿裙子真好看。”
她惊愕回头,发现录音本不该在此时段播放。
技术人员检查后确认,系统未故障,而是风速与温度巧合触发了延迟播报。
可她坚持认为,那是爷爷“特意选在这个时候说话”
。
“也许吧。”
张松文听闻后微笑,“只要有人愿意相信,那就不是巧合。”
剧社回到陇西,新一轮创作紧锣密鼓展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