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不再自称“言旅队”
或“续言堂”
,而是起了五花八门的名字:“醒墨社”
、“启明会”
、“心声坊”
、“光语盟”
……但他们共享同一个信条:**凡有孩童识字之处,即为真言生根之地。
**
更有奇者,南疆某村落发明“声音碑”
??将重要言论刻于石上后,嵌入共鸣铜片,风吹即鸣,如铃如磬,村民称之为“会说话的石头”
。
每当夜深人静,群碑齐响,宛若万众低语,诉说着不愿被遗忘的往事。
这一夜,京城突发地震,宫墙震裂,一块巨石滚落,竟露出地基深处一层暗室。
士兵入内探查,发现满室铁箱,打开一看,全是前朝销毁的禁书原本!
其中包括早已失传的《民议集》、《讽世录》、《直谏疏》等百余种,且每本书脊内侧皆烙有一枚小小的“言”
字印记。
皇帝亲临现场,下令尽数修复展出,并在原址修建“藏真阁”
。
开幕当日,他亲自题匾:“文脉不断,薪火相传。”
典礼上,一位盲童受邀朗诵《断章录》第一章。
他声音清亮,毫无迟疑。
念至“岂甘作狗乎”
时,全场肃立,连风都仿佛静止。
事后有人问那孩子:“你看不见字,怎么记得这么熟?”
他笑:“妈妈每天睡前都念给我听。
她说,耳朵听得清楚,心就不会迷路。”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
百年之后,《断章录》已成为东方文明核心典籍之一,与《论语》《孟子》并列。
各国使者来华,必访千言园,观蓝花,拜沈砚衣冠冢,求取《真言录》译本。
但最令人称奇的,是每逢风雨交加之夜,祁连山一带常有读书声自山谷传出,隐约可辨“天地不仁”
四字。
当地百姓习以为常,称之为“风诵”
。
科学家考察多次,无法解释声源。
最终报告写道:“或为气流共振所致,亦或……人心未忘。”
而在极西荒漠,一支考古队偶然发现一处地下洞穴,壁上绘满壁画:有人执笔怒斥权贵,有人怀抱书卷走向火刑柱,有人在牢房墙壁刻字,有人跪地聆听孩童诵读……最后一幅,画着无数人手牵手围成圆圈,中央悬浮一朵蓝花,光芒四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