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在原地,留下了一幅全新的壁画:一名盲者手持灯笼行走于黑夜,前方并无道路,只有无数双眼睛从虚空中睁开,凝视着他。
每一双眼中,都映着一个问题。
这幅画出现后的第三天,西藏寺庙中的心理学家笔记终于被人整理完毕。
弟子们翻开最后一页,却发现原本空白的纸张上,竟自动浮现出一段文字,笔迹不属于任何人,却带着熟悉的气息:
>“真正的清醒,不是看清世界,而是承认自己也曾蒙蔽。
每一个敢于质疑他人的人,都必须先接受自己的谎言。”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部笔记在午夜自行燃烧,火焰呈青白色,不伤周围一物。
火尽之后,灰烬组成一个符号??一朵五瓣莲,每一片上各有一个字:疑、思、问、破、生。
此象传至各地“反确定学院”
,院长们皆默然良久,随后一致决定:将此五字定为“新启蒙五律”
,纳入核心课程。
然而,就在思想之潮看似不可阻挡之时,异变再生。
成都街头,一名背诵《圣训集》的学童突然停住,盯着手中的竹简喃喃道:“这段话……十年前还没有。”
旁人查看,果然发现其中新增了一句:“凡动摇共识者,皆为乱世之源。”
更为诡异的是,这句话并非由官方颁布,也未见于任何典籍修订记录,却已在数百份不同版本的《圣训集》中同步出现。
类似事件迅速蔓延。
长沙书院的讲义里,原本鼓励独立思考的一章被替换为“服从乃最大德行”
;江陵市集上,一名说书人刚讲到“将军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
,台下观众竟齐声接道:“为了天下太平。”
语气整齐得如同训练多年。
甚至有儿童在学校写下“我想知道皇帝是不是真的爱百姓”
,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写过什么。
“真理闭环”
回来了。
它不再以暴力镇压或明令禁止的方式存在,而是悄然渗透进语言本身。
它修改文本,重塑记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质疑。
最可怕的是,许多人并未察觉异常,反而觉得“现在这样更好”
“社会更稳定了”
。
荆州“反确定学院”
紧急召开会议。
老教师枯坐堂前,面前摆着三样东西:一支炭笔、一碗清水、一面铜镜。
他说:“它们曾是我们对抗蒙昧的工具。
笔用于提问,水用于映照内心,镜用于审视自我。
可如今,笔写的可能是别人的思想,水映的或许是虚假的倒影,镜中之人,还能认出自己吗?”
无人应答。
良久,角落里传来一声轻咳。
是一位年迈的退役老兵,他曾梦见异族士兵眼中的恐惧。
他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箭头,放在案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