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种主张,已有事实的表现,如邹平的乡学村学,广西的国民基础学校等。
具体到个人,梁漱溟、庄泽宣、夏承枫、舒新城、高践四、雷沛鸿等人均持此说,梁漱溟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
设计最为闻名。
梁漱溟的制度设计是他“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文化改造问题”
思路的一贯延续。
1933年2月,教育部部长朱家骅亲任主席,邀集各地社教专家,召开讨论推行民众教育专家会议,在会上,梁漱溟抛出了“以社会教育为本而建树一系统”
方案,引发多位社教专家的兴趣,并即席推定钮永建、高践四、陈礼江、孟宪承和梁漱溟5人组成委员会,由梁漱溟担任“执笔之责”
。
1933年8月,旨在打破既有学校教育系统、体现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的教育理念,按照行政区域大小分设国学、省学、县学、区学和乡学五级教育设施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
提案出炉。
[20]年会前夕,梁漱溟还专程赴无锡,向事务所递交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并与总干事俞庆棠,常务理事赵冕,理事高践四、孟宪承等进行专门交流。
[21]该草案核心观点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仅不可分,而应融和归一,构建一个新的教育系统。
两种教育之分判初无学理真据,即于形式上亦复有时难辨。
然则何为而由此对称之两种教育见于今之世耶?曰,今之学校教育,一传统教育也;今之社会教育,一新兴教育运动也。
正唯传统学校教育有所不足,或且日益形见其缺短,乃由今之所谓社会教育(或民众教育或成人教育)起为补救;此固近今史实之所昭示矣。
于此,一以见今日学校教育之不完不妥;一以见今日社会教育亦为一时的措施;两者各不足为准理当事的真教育。
真教育行且见其为两者之融和归一;而吾侪今日乃适于此教育的过渡时代也。
如何实现此完整合理的一个教育系统,正今日吾侪所有事。
[22]
在梁漱溟看来,完整合理的教育系统应是经济的,应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不仅教育时限要放长至成年乃至终身,而且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的功用。
梁漱溟特别对提案做了长达16条之多的说明:“自一面言之,本案盖即以学校教育而特别注重教育推广工作,勿拘守于校门以内者。
特如所谓‘学校应为地方社会之中心,教员应以社会之指导者自任’之义,尤为本案意趣所在。
自另一面言之,本案盖即以农村改进实验区,民众教育馆等机关统理学校教育者;或即以民众学校与小学校统合办理者。
以社会改进、民众教育之大任,遽付小学教师兼理,虽不无可疑,然合并办理自较经济,又在方针计划上必须一贯,则无可疑也。”
[23]为此,梁漱溟专门设计了从乡学到国学的五个级别、隶属不同级别行政部门的教育系统图,如图5-3所示。
图5-3梁漱溟设计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图(1933)[24]
社教社的济南年会上,梁漱溟应理事会安排作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长篇讲演。
社教社以理事会名义提交“请讨论社会教育系统案”
提案,形成了“原草案一并交社教系统整理委员会整理,并征集各方意见,呈请政府指定区域试验”
的年会决议,“受到会内外的广泛关注”
。
[25]社教社第三届年会关于社会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的提案,基本上是围绕这个“制度建设”
思路展开的。
改造派其他代表人物也有形式不同的制度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