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晏阳初在随后讲演中,亦对高践四开幕词予以回应:“此次参加会员来自十九个省市,大家宁愿抛弃自己工作,不远千里而来此,互相切磋,彼此砥砺,并将过去之酸甜苦辣,种种困难烦闷,借此机会回想诉述。
这是本会精神所在,与普通会议性质迥不相同的地方”
[199]。
本着这种精神,大会日程以全体大会—分组会议—全体大会—分组会议—全体大会循环进行,分为政治问题、教育问题、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4组[200],分别由陈筑山、庄泽宣、俞庆棠、许仕廉、梁漱溟诸人分别主席,讨论问题70余件。
13日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安排了分组参观。
为清晰起见,笔者特列出较为详细的会议日程表,如表4-14所示。
表4-14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三届年会日程表(1935)[201]
续表
续表
从表4-14看,会前预定的甲乙丙丁四组问题组书记,除教育组高践四变化外,其他三组均保持不变。
教育问题组两天分别为庄泽宣、俞庆棠担任分组主席。
究其原因,表面看来高践四已担任开幕式大会主席,需要致开幕及闭幕辞,实际上,相较社会教育学术素养看,庄泽宣、俞庆棠应比高践四更为合适,且三人同为社教社理事,对外都代表社教社的声音,彼此之间并无严格的此疆彼界,庄、俞二人代替高践四亦是名正言顺。
而就两个半天的教育问题组讨论问题看,基本是社教社成员的智慧贡献,如“利用保甲制度促进乡村民众教育问题”
,基本是社教社洛阳实验区的经验复制:“(一)方法:1.由保甲长报告区内不识字人数,先劝导,后用政治力量送入学校;2.分配各时期,按期入学,至少须入一教育机关受教。
(二)原则:1.可以利用保甲长制度以促进民众教育;2.最好用会议式,用团体力量自动推行,万不得已方用硬性的政治力量”
[202]。
常务理事赵冕,理事庄泽宣、董渭川等提交了相关提案。
社教社借助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三届年会,积极发声,并汲取其中智慧,将其凝练为提案,提交1936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年会,如该届年会大家讨论乡村教育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多管齐下,综合解决。
社教社第四届年会在讨论中心问题时,张植安认为“要助成地方自治,不光要政教合一,不光用教育的力量、政治力量,还得用经济的力量、军事的力量以推动。
所以要助成自治,必须利用行政、经济、军事三种力量,才能指挥一切,各方才能助成,否则,三者缺一,也不能做得通”
,大会决议通过,并通知各地社友切实注意。
[203]换句话讲,社教社正是在广泛汲取其他学术团体、机构的长处,为己所用,“政教合一”
的社教事业实验亦由此突破了最初的政治与教育的合一的单一主题,转向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综合的“政教合一”
,其内涵更为宽泛和扩大。
由单一到综合,正是社教事业从分散到整合的重要表征。
该次年会,与会代表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在无锡教育学院开三届年会,派代表出席之机关更形踊跃,达一百余处。
会员一百六十八人,自由参加旁听者亦有五六十人。
集合全国各地农村事业同志于一堂,各抒其阅历经验,研究心得,互相交换意见,以策励乡村建设县政改革诸端之进行,诚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培养国力复兴民族之一线光明也”
[204]。
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社教社干事储志援引社教社年会经验,深以该年会未规定会员资格、未有严密大会组织及会期过短为憾。
他认为不限制会员资格,会因为个人地位、背景、所负使命的不同导致意见复杂,各言其事,以致出现重新转移不能纳入正轨的结果。
而缺乏严密大会组织,就会出现“藉这机会凑凑热闹,把会议情形,放在脑后的人,也在所难免”
,为了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神仙会弊端,储志建议严密该会组织:“所以本会的组织似乎应该特别严密,对于各会员的奉行大会决议案,应略具强制性。
将大会结果通函全体会员实行,甚至由值年代表负责视导督促,如是才能言行合一。
否则会议自会议,于实际方面,很难有所补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