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赵倩:《现代化语境下的民众教育与社会改造:1928—1937年北平地区民众教育馆研究》,265页),实际上,孟宪承是1930年被任命为首届浙江省立实验民众教育学校校长,时任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教授,转而担任该校校长,而不是1933年。
陈布雷:《议案:拟请任命孟宪承为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请公决案》(省政府委员会第三一六次会议),载《浙江教育行政周刊》,第41期,1930;陈布雷:《浙省创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之旨趣》,载《民众教育季刊》,第1卷1期,1930。
[63]《校闻:大学部系主任稍有变动》,载《中央政治学校校刊》,第62期,1933。
[64]《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纪事》,载《民众教育季刊》,第1卷1期,1930。
[65]据该校毕业生回忆:“在先生任内,校内一切的设施,都使全校的员生感到异常的亲近和拥护,一般学校当局,最喜欢订规程,制章则,把学校看作官僚机关,先生是最反对,仅仅公布了八大标语和一支校歌,用以代表全校的团结精神和紧张活泼的工作态度。
体育和歌咏是很注重的,每逢一次集会时,临后总有一支校歌雄壮地被全体吼出来。”
尚仲衣还鼓励学生要有严正的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对于歪曲的理论,当作无情的批判。
“记得有一次,以何日平为笔名的陶行知先生,所发表普教问题的文章,曾猛烈地,施以反驳,结果终得陶先生的佩服;又有一次,提倡土布救国的邰爽秋先生,来杭讲演,也领导着我们和他做理论上的雄辩,差不多使邰先生下不来台,但你却说,真理是需要辩论的,越辩将越是明显。”
周莹:《悼民教先进尚仲衣先生》,载《社教通讯》(杭州),第5期,1939。
[66]《提案原委》,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7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67]《“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0~8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68]《“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92~94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69]“邰先生所问已涉及方法范围,本席暂不解答,因为主席已宣布先讨论理论原则,然后在讨论方法步骤”
,“我所谓的资本,乃中国本身生息长养辗转而来者;我所谓的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系为培养新组织之资料而非办工厂等”
,《“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第92~95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0]《“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第二组提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2~83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1]《“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第五组提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9~9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2]《“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0~8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3]郁瘦梅主要针对提案中第三(第一先决条件是减轻乡民的负担)、第四(一切苛捐杂税必须彻底清除)发起攻击,随后王湘岑亦给予助攻:“盖第四组第三项第四项两个问题,在从事民教工作的同人多已想到,但事实上有许多民教事业反而增加了人民负担。
现在农村破产,民众现状已不能维持,实不堪再增税捐,我们从事乡村建设,当然不能增加人民负担”
,实际上将第四组的提案具体化而已,估计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批评地方,便虚晃一枪,“至于减轻人民负担,则涉及政治范围,我们实无此种力量”
,草草鸣金收兵。
《“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92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4]会后,梁漱溟专门撰写《建设与崩溃——为乡村建设问题答庄崔古三先生》一文,对提案中所列的10条问题一一予以辩驳,并强调要防止乡村的崩溃,“非谈到乡村建设不可,抑且非大谈而特谈不可”
。
梁漱溟:《建设与崩溃——为乡村建设问题答庄崔古三先生》,载《乡村建设》,第3卷6期,1933。
[75]《“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原委及讨论经过提案原委》,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7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6]《卷首语》,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7]大会对该决议案专门做了如下说明:“本社此次大会,同人虽难于本案所包各项具体问题,尚未得归一意见,但一致认为‘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实今后社会教育之根本要旨。
过去一切革新运动,所以未见成功者,盖以过去一切,始无外一种上层运动,而于下层民众无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