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78年春末的一个清晨,钟清清揣着裹在蓝布包里的存折,避开宝华路的早市人流,绕了两条巷,钻进了北京路附近的“诚信中介”
——这是陈伯前阵子推荐的铺子,店主老周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手里攥着不少核心地段的“老宅子资源”
,最懂怎么帮“生意人”
找实用的房产。
“诚信中介”
不过六平米,墙面上钉着十几张泛黄的房源纸,老周正趴在柜台上用算盘对账,见钟清清掀帘进来,立刻放下算盘迎上去,手里还攥着块擦汗的粗布巾:“钟小姐可是稀客!
上次您托我找‘带库房、近分店’的宅子,今儿个还真有个绝的!”
他从柜台下抽出张叠得整齐的房源卡,上面用毛笔写着:“西湖路17号,两层砖木结构,带院带地下库房,房主刘姓老教师,因赴京投奔子女急售,价八百五十元,地契齐全。”
钟清清指尖捏着房源卡,心里先亮了半截——西湖路离龙津东路分店步行仅十分钟,是老羊城的商业核心区,就算现在看着低调,按她前世的记忆,再过几十年这里就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
但她没露声色,只皱着眉问:“地下库房靠谱吗?我要放玉料,潮不得、也得安全。”
老周立刻拍着柜台保证:“您放心!
刘老师是教古籍修复的,那库房原是他存字画的地方,铺了三层防潮砖,墙角还装了老式铜制通风窗,去年还添了个木质除湿柜——我上礼拜特意去看过,摸墙都是干的,比您清璞阁的后院还干燥!”
他见钟清清仍有犹豫,又补了句:“产权更没问题,刘老师1950年土改时就办了正规地契,上个月刚去区房管局更新过信息,红本本上的名字清清楚楚,绝无‘一房两卖’的糊涂账!”
钟清清这才松了口气——她最怕的就是1978年常见的“历史产权纠纷”
,比如地契是民国的、没补登记,或是跟邻居地界不清。
她故意放慢语速:“能带我去看看实房吗?房子得亲眼瞧过才放心。”
“这就走!”
老周麻利地锁了铺子门,还不忘叮嘱,“您要是看上了,可得抓紧——昨天还有个做布料生意的老板问过,刘老师只等这礼拜,月底就得动身去北京。”
两人步行往西湖路走,玄墨不知何时从清璞阁跟了出来,悄没声地跟在钟清清脚边,黑毛在晨光里泛着亮。
到了西湖路17号门口,钟清清先被门楼上那块褪色的“书香门第”
木匾吸引——木质温润,刻字遒劲,一看就是有些年头的老物件,院子里的桂花树正开着,细碎的黄花落在青砖地上,香气漫了半条巷。
“您看这院子,方方正正的,能摆张石桌,以后客户来谈生意,在这儿喝杯茶多舒坦。”
老周推开铜环木门,门轴发出“吱呀”
的轻响,“正屋两层,楼下能当接待室,楼上住人或放些不常用的古董,最实用的是地下库房,从这边走。”
他领着钟清清绕到正屋东侧,掀开一块盖着青石板的入口,露出陡峭的木梯——梯阶包着防滑的旧布,踩上去稳稳当当。
下到库房,一股淡淡的樟木味扑面而来,钟清清借着从通风窗透进来的天光细看:库房约莫十平米,墙壁全铺着青灰色的防潮砖,地面也用水泥抹得平整,角落里立着个半人高的木质除湿柜,柜门上还贴着刘老师手写的“每月翻晒”
字条。
“您敲敲这墙,”
老周指着库房侧壁,“都是实心砖,当年盖的时候特意加固过,防贼又防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