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位定居加拿大的维吾尔族老人流着泪写下留言:“我三十年没回家了。
刚才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又站在了喀什老城的巷子里,母亲正叫我吃早饭。”
而在北京教育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基础教育司的几位负责人全程观看了这场直播。
会议记录显示,当天下午便启动了《多民族青少年跨区域情感联结试点计划》的立项流程,拟将“千里共声”
模式纳入国家中小学德育课程创新项目。
***
林昭是在成都一家咖啡馆看到直播回放的。
她刚结束与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合作洽谈,手机一震,朋友圈已被刷屏。
她点开视频,听到那三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时,手里的咖啡杯微微晃了一下,洒出几滴褐色液体。
她没有擦。
只是静静地看着,直到最后一秒黑屏。
随即,她打开电脑,调出“火焰计划”
的最新数据面板。
目前已有**672位非遗传承人**完成口述训诫采集,覆盖藏、彝、羌、苗、壮、维吾尔、蒙古等**18个少数民族**,生成AI语音模型超过**两千小时**。
这些声音不仅用于“心情快照”
校园版的情绪引导,还被嵌入偏远地区学校的远程教学系统,成为孩子们日常接触母语文化的隐性通道。
更让她欣慰的是用户行为分析报告中的一组数据:使用过AI老艺人语音引导的学生,其主动上传母语心声的概率提升了**437%**,且表达内容中出现“羞耻”
“矛盾”
“害怕”
等负面情绪词的比例显著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骄傲”
“连接”
“传承”
等积极认知标签。
“这不是技术胜利,”
她在内部工作群写道,“这是文化自尊的复苏。”
当晚,她接到周望电话,语气急促:“我们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流。”
“什么类型?”
“来自海外镜像节点的批量爬取请求,目标集中在‘艾山?买买提’录音及其关联文档。
IP分布广泛,但流量特征高度一致,像是某种自动化归集系统。”
林昭皱眉:“他们在收集‘悔恨叙事’?”
“不止,”
周望声音低沉,“他们还在尝试逆向推导出所有曾与该录音产生情感共鸣的用户画像。
尤其是那些留下回应的孩子。”
两人沉默片刻。
“有人想重建我们的社会信任网络,”
林昭最终开口,“而另一些人,只想把它拆解成可操控的数据链条。”
“那就让他们看看,”
周望冷笑一声,“什么叫不可篡改的信任。”
第二天,清源团队发布一项新功能:【共鸣盾】。
任何用户在收听敏感历史录音(如艾山遗言)并留下回应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加密情感指纹,并将其分散存储于全球三百余个分布式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