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套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第一支是引子,写苏昆生故地重游,见到战后南京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至第六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强烈的黍离之悲,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
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点明全篇主旨,也将情绪推向了最**。
曲中的语言非常生动、准确、形象。
“舞丹墀燕雀常朝”
,“舞”
字形象地刻画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
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昔日的神圣宫廷,如今却极端衰败;“剩一树柳弯腰”
的“剩”
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作者感时伤世的无限凄凉。
【辑评】
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
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
——清·王国维《文学小言》
这一套凭吊兴亡的唱词,着眼在“不信这舆图换稿”
七个字,唤醒了多少爱国人士的民族意识!
这个剧本,所演的都是真人真事,穿插结构,煞费经营,它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龙榆生《词曲概论》
实写今日之荒芜景色,则虚写当年之豪华气象,借来为衬托之资。
中所用抒情之句,皆写乱亡之慨,故写景之句,虽两两相比,悲喜相埒,终能侧重于悲,而其喜亦转为悲之复笔也。
再,悲喜之情,以笔力之浅深较,不以字句之多寡胜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相关资料】
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乔迈:《余音绕梁百年不绝——〈桃花扇·哀江南〉欣赏》,《戏剧文学》1980年第5期。
赖汉屏:《魂兮归来哀江南——读〈桃花扇·哀江南〉》,《名作欣赏》1982年第2期。
思考题
1.《窦娥冤》一剧,窦娥在临刑之前发了三桩誓愿,你如何看待?
2.《长亭送别》中,崔莺莺有怎样的内心挣扎?
3.《闺塾》一折中,杜丽娘、春香、陈最良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哀江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