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
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盲目地模拟古人。
袁宏道提出了“性灵说”
,主张为文要打破传统古文的陈旧规律,写作应自然流露个性,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同时存在的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的散文主张催生了晚明小品文。
张岱(1597—?)是晚明小品文作者中较有成就的一位。
他的小品文题材广泛,山水名胜、风俗人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皆可入文。
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为文坛注入一股清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明清之际,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等。
清初也有不少成就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
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散文以传奇小说体打破了传统古文的写作手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传》《义虎记》等。
魏禧(1624—1680)则比较擅长人物传记,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和姚鼐。
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
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
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13类,也对散文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桐城派古文作品的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刻意堆砌材料,因而文章比较简洁自然。
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但也正因为这种追求,使得文章容易缺乏生气。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
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等人。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既是清末政治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规模范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闻名于世。
此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走向了终结。
思考题
1.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
2.简述唐宋古文运动的大致进程及其文学史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