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
诗人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在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上,这时客观具象便成了饱含诗人情感色彩的主观意象。
而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意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我们在阅读古体诗时,要留意诗人所选取的意象,体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柏舟”
即柏木做的舟,松柏能够傲霜斗寒,因此诗人选用“柏舟”
这一意象来隐喻女主人公清刚坚决的品格。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人选取了蒹葭、霜露、伊人、秋水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清秋时节,苍茫的苇丛、清冽的霜露、迷蒙的秋水营造出一种迷离渺茫、蕴藉空灵的意境;虽隐约可见却又遥不可及的伊人又使这一意境笼罩上一层淡淡的哀伤,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悲情之美。
第三,了解诗人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会运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如《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楚辞中则常用“香草美人”
的比兴寄托手法,以香花香草比拟高洁的德行,以美人比拟君主、贤人或自喻。
汉魏六朝诗人则常用“拟代”
手法,即以“拟作”
“代言”
方式创作诗歌。
运用“拟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