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诗人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如“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等。
这组诗影响深远,为后代诗人所效仿。
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四言组诗的形式来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提炼出24种诗歌风格,并以形象的语言概括出各种风格的特点,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金人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依次论及从汉末建安到唐宋诗歌,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如第17首:“眼处生心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强调写诗要亲身体验,不可闭门造车。
这一组论诗诗的影响也非常大。
明清两代,仿效元好问者风起云涌,如王士祯《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谢启昆《读全唐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一百首》、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张晋《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等。
七言绝句组诗遂成为古代以诗论诗体式的首选。
3.古诗评点
评点是古人研读诗词、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
古人在读书时往往以圈点勾画出重点,或用概括性语言撮要钩玄,标出心得,附于文学作品书页天地空白处,这种随文批评的形式就是评点。
评点的方式通常有两种:或是逐字逐句循行批点,或是就一首诗、一段文章或一个章回写眉批总评。
评点时所用符号有“。”
“、”
“△”
“!”
“?”
等,也有在句旁画出长线,分别表示重要、精彩、存疑等。
评点起源甚早,钱锺书先生认为,若把晋代陆云《与兄平原书》中论及陆机文章的话分别附录于其文章“各篇之眉或尾,称赏处示以朱圈子,删削处示以墨勒帛,则俨然诗文评点之最古者矣”
(《管锥编》)。
南宋时评点开始有了相对定型的形态,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视为文章评点的滥觞。
宋末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则为以后小说评点提供了借鉴。
方回《瀛奎律髓》专评五、七言律诗,极其精细。
明清时期,评点达到极盛,如钟惺、谭元春的《古唐诗归》就是一部很重要的评点著作。
评点这种文学批评方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发表意见比较自由灵活,批评者可以在全书卷首的总批以及每回的总批中,针对全书或书中某一部分发表见解。
也可以在眉批和行批中,对局部的内容,用三言五语发表看法和感想。
评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设和指导作品欣赏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