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三古体诗发展的基本脉络(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刘勰《文心雕龙》)。

七言古诗的起源并不比五言古诗晚,但七言诗的兴盛要晚于五言诗。

在唐代近体律诗定型以后,古体诗作为一种诗体仍然流行,并贯穿于后来的诗歌发展史中。

唐代五言、七言古诗虽源于前代,但并非单纯的因袭模拟,而是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五言古诗方面,初唐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反对齐梁华靡秾丽的诗风,主张抒写个人独特的身世之感和心灵体验,开启了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的诗风。

此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

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幽澹远的创作风格参与其间,在繁星璀璨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中唐时期,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予后人以启迪。

在七言古诗方面,一些作品自觉或不自觉地吸纳律诗句法,形成“入律古风”

另一些七言古诗则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式章法,多用散行之句,语言奇崛古朴、折拗郁勃,情感沉郁滞重,追求一种质朴古奥的风格,如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日》、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李商隐的《韩碑》等。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为“歌”

“行”

者颇多,故称为歌行体。

有些作品虽未题“歌”

“行”

二字,但因形式、风格相近,亦为歌行体。

在歌行体发展过程中,南朝鲍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歌行体至初唐基本定型成熟。

一些诗人尝试将格律诗的句式、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

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读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遂使歌行体面貌一新,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至盛唐,高适、岑参等人用此体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如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意象雄壮奇丽,语言多彩多姿。

中唐白居易等人,在这种体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叙事抒情,写出了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呈现出新的面貌。

清初,吴伟业用这种诗体写出了《圆圆曲》《永和宫词》等名篇,以七言歌行叙事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回肠**气,脍炙人口,形成婀娜多姿的艺术风貌,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大概描述了我国古体诗产生、发展、流变的基本脉络,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基本样式。

思考题

1.与近体格律诗相比,古体诗具有怎样的文体特征?

2.古体诗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3.简述古体诗的发展脉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