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技术创新者流失的结果,导致我们的国有企业现在看来很难办好。
同时,私营企业现在也是犯了同国有企业一样的这种失误,很好的人力资本却都被出资人当做打工仔看待,不承认他们是一种资本,结果他们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不干了,走了。
恐怕进入世贸组织之后,好多的国际企业会把我们的人力资本拉走,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还不承认人力资本,仅仅承认货币资本的重要性。
所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不重视人力资本,最后导致人力资本很难发挥作用。
从这一条上讲,我们在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激励上,未来要考虑人力资本的持股问题,拥有产权的问题。
好在最近大家看到,我们对国有企业的所谓持股问题已经放开了,不过是提法叫经营者持股,其实经营者持股也就是人力资本持股。
但是,在最近的试点中我发现有两个不好的倾向。
第一个倾向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现有的厂长或经理持股。
这是不对的,因为现在我们的不少厂长经理都是政府任命的,有些厂长、经理在经营上什么都不懂,你让他们持股的结果是越持股企业越糟糕。
人力资本和现在的厂长、经理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有些人虽然当了厂长、经理,但并不是人力资本,厂长、经理是职业的称呼,而人力资本则是人的素质的标志。
现在我们有时召开企业家研讨会之类的会议,结果厂长、经理都来了,以为他们就是企业家,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合格。
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企业家就是厂长、经理,其实,企业家和厂长、经理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由此可见,在推行人力资本持股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很好的经念歪了。
第二个倾向就是,本来我们是要搞人力资本持股,结果搞成了员工持股,所有的人都可以持股。
为什么?因为总害怕员工有意见,结果搞人人持股,最后吃大锅饭,实际上把员工持股搞成了新的大锅饭。
员工持股与人力资本持股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持股方式,前者是工会搞起来的,是由于员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而引发的,例如股权收益可以作为员工的社会保障金。
而后者则与此根本不同。
因此,从人力资本激励的角度来看,我们实际上不主张员工持股。
现在搞二板上市,规定工会持股和职工代表会持股的企业一律不准上二板市场。
因为道理很简单,人力资本持股和员工持股不是一回事,员工持股往往可能是一种新的大锅饭。
由上述两个倾向可以看出,我们虽然已经开始承认要搞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激励,但最后却导致这样两种倾向,这是不好的。
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我们已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了。
所以最近国有企业搞人力资本持股的试点已经纷纷开始,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持股也已经展开,而且推进的速度还很快。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本的制度界定的问题,即人力资本如何界量的问题,这个问题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国际惯例上考虑,进一步详细讨论。
但是就目前人们在这方面的行动来看,我们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已大大地迈出了步伐。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到我这里来,聊起来后我就问他:“你认为你的总工和总会计师怎么样?我认为你的总工和总会计师已经完全够资格成为人力资本了,如果你总把他们作为打工仔看待,企业很可能会出问题。”
他告诉我,他已经把自己所拥有的45%股权中的10%拿出来在人力资本中间重新建立新的股权制度。
因为他的股权中间有些也是归他家族里边的人所有的,他只能用归他这部分的产权作为激励。
这就说明,中国企业终于开始觉醒了,看到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登上历史舞台了。
这恐怕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安排,即产权的激励机制。
薪酬制度中虽然一般有五个方面的激励,但最主要的还是产权激励。
第二,对人力资本的权利与地位的激励。
激励机制的第二个方面是权利与地位的激励。
也就是对人力资本的地位和权利作了重新的界定,主要是提高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增大人力资本在经营活动中的权力。
现在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权利和地位已经极大地增长和加强了。
这种增长和加强的结果是产生了CEO,即首席执行官。
这个概念的产生其实已经明确地告诉大家,人力资本已经作为很重要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