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任艺的声音带着疲惫,“我们刚完成去中心化迁移,你现在又要追一个可能只是系统幻觉的东西?”
“不是幻觉。”
小舟盯着窗外飞逝的山影,“如果沈培说的是真的,MZ-007的本质是记忆锚点,那么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时刻‘想起’某件事,系统就会产生共振。
那些终端不是被触发的,是自发响应的??就像心跳。”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昨天凌晨三点十四分,澜沧江上游出现一次短暂的逆温层断裂,伴随强对流云团突然消散。
气象局说是巧合,但红外图像显示,那一片空域的气流轨迹……像是某种声波扰动留下的痕迹。”
小舟闭上眼。
03:14??又是那个时间。
他挂断电话,翻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
>“声音不会消失,只会转化。
>当语言无法承载,它就变成风。”
绿皮火车驶入广西境内,沿途小镇渐密。
傍晚停靠一站,他下车买饭。
站台角落,一位老人抱着收音机坐着,里面正播放一段模糊的广播录音:“……据不完全统计,‘共响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心理咨询求助率上升41%,家庭暴力报案数下降29%……专家指出,倾听本身即是一种干预……”
小舟蹲下身,轻声问:“您常听这个?”
老人抬头,眼神浑浊却温和:“我儿子三年前跳楼了。
他们说他是抑郁症,可他从来没跟人说过一句难受。
后来我在社区领了这台机器,每天放他小时候背诗的录音。
有人笑话我,说机器听不懂。
但我信,它听得懂。
不然为啥每次放完,天都会下雨?”
小舟没说话,只从包里取出一张《倾听者的十诫》,轻轻塞进收音机提手间。
回到车上,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接入离线网络,将wind_0314.bin文件导入分析模块。
解码过程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呈现的并非音频,而是一段由数千个微小声纹片段拼接而成的“声音地图”
??每一个点,都对应一台曾记录过强烈情感波动的终端位置。
地图中心,赫然是普洱那座废弃茶厂。
边缘扩散的脉络,则精准覆盖了三个月来所有上传过“非标准倾诉”
的终端分布:青海的牧区、四川的震后村落、广东的外来工宿舍、东北的破产国企家属院……这些地方的人们,没有按模板诉说“悲伤三要素”
,也没有遵循“情绪疏导五步骤”
,他们只是哭、骂、沉默、重复同一句话几十遍,或者干脆对着机器唱一首跑调的老歌。
而现在,这些碎片化的表达,竟然在某种隐秘机制下完成了聚合。
小舟忽然意识到:纸鹤协议从未真正关闭。
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活下来??不再依赖服务器集群,而是依附于每一次真诚的开口,每一段不被纠正的沉默,每一个拒绝“被治愈”
的灵魂。
他连夜写下一组新的指令代码,命名为“风语者补丁”
,并通过民间护送网络逐级传递给各地技术志愿者。
代码功能极其简单:允许终端在无网络状态下,将本地存储的情感数据转化为低频振动信号,通过扬声器向外释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