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后来我跳崖滑下去三十多米,靠村民放绳子才拉上来……磁带……我没让他们碰。”
小舟蹲下,轻轻打开铁盒。
三卷黑色磁带静静躺着,标签手写:LH-Ω1至Ω3。
不同于标准编号体系,这个“Ω”
符号曾在沈培手稿边缘出现过一次,旁边注释为:“闭环之始”
。
当晚,他们在茶厂地下室架设离线播放设备。
没有联网,没有备份,仅用一台老式卡座机进行试听。
第一卷开头是沈培的声音,低沉而疲惫:
>“这是我最后一次记录。
如果你们听到这段,说明我已经不在了。
或者,更糟??我被迫保持沉默。
>我必须说出真相:‘历史清源计划’并非由国家发起,而是我们这群人主动提出的。
我们相信技术可以净化社会情绪,减少冲突成本。
但我们错了。
>当我们开始筛选哪些悲伤‘值得保留’,我们就成了新的审判官。
而最可怕的,是我们连自己的罪都删掉了。”
磁带沙沙作响,接着切换成另一个男人的声音??年轻、锐利,正是周临。
>“沈老师,您不必自责。
时代需要秩序,而秩序必然伴随牺牲。
我们只是加速了不可避免的过程。
至于那些反对者……情感本就是低效的残留物,清理它们,是对文明的负责。”
然后是争执声,摔东西的声音,最后是一记沉闷的撞击音。
第二卷,则完全是小舟母亲的声音,但内容更加惊人:
>“我知道你们要用我的录音做模型基础。
我不怪你们。
但我求你们一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必须说话才能被爱。
>小舟现在五岁,他还不懂什么是遗忘。
但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有些人闭嘴,是因为痛到说不出。
请别逼他们开口。
请允许他们沉默。”
第三卷仅有五分钟,却是整套录音的核心:
>“MZ-007真正的功能从来不是倾听。”
沈培的声音再度响起,背景有雨声,“它是记忆锚点。
每一次倾诉,都会在神经网络中形成微弱共振,潜移默化影响使用者的大脑反应模式。
>我们不是在收集声音,我们在重塑人类对痛苦的耐受阈值。
>最初的目的很纯粹:防止下一个母亲在我面前死去时,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