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铁手攥住,狠狠揉捏。
那被忽视、被彻底抹去的存在感,化作比王寡妇哭嚎更尖锐的委屈,像决堤的山洪,疯狂冲撞着理智的堤坝。
五脏六腑都跟着翻江倒海起来,喉咙里泛起一股浓重的铁锈味。
他猛地弯下腰,剧烈地干呕起来,却什么也吐不出,只有酸涩的胆汁灼烧着喉咙。
原来最大的冷落不是争吵,而是她眼中,你已渺小如尘,不值一顾。
?冯淑琳果然留了下来。
这次,她是带着“路线教育”
工作组的任务,作为赵县林家堡公社派来的蹲点干部,扎进了大槐沟这口浑浊的泥潭。
任务是明确的: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行话叫“三同”
。
这本是焦裕禄书记在兰考治“三害”
时提出的金钥匙——“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
。
干部下乡,自带粮票菜金,深入“饭场”
,听家长里短,摸实情底数。
同住,拉近距离;同劳动,防官僚,接地气,发现问题。
胡强起初听到这消息,心里那潭死水还曾泛起一丝微弱的涟漪。
同劳动?那双黑皮鞋,终究要踏进这晒谷场、麦田里的烂泥?他隐秘地期待着某种“平等”
的重现,甚至阴暗地想看到那双鞋被泥浆包裹的狼狈。
现实很快给了他响亮的一记耳光。
冯淑琳的“同劳动”
,是在树荫下的那张破桌子后面,监督。
她纤细的手指握着钢笔,在厚厚的记录本上流畅地书写,不时抬头,锐利的目光扫过晒谷场上挥汗如雨的社员,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动作的幅度、每一锨麦粒扬起的轨迹。
“刘队长,三号垛的麦粒杂质明显偏高,扬场时风力和角度要控制好。”
“李老栓,你负责的脱粒机转速不稳,注意齿轮润滑和安全操作。”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至于“同吃”
?晌午时分,社员们端着自己的粗瓷海碗,三三两两蹲在晒谷场边的老槐树下,就着咸菜疙瘩啃窝头,家长里短、小道消息在饭碗碰撞声中流淌。
冯淑琳的午饭,是大队会计小心翼翼端过来的——一个刷得干干净净的搪瓷缸子,里面是特意从社员家收来的、没掺麸皮的白面面条,上面还卧着一个金灿灿的荷包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