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潘瑕耐心解释,“跟刘股长处好了,咱们不仅能拿到石皮少、质量好的上等煤,还能拿到最低价,更不用排队,直接加塞就能装煤,省时省力还省钱,这笔账算下来,比咱们送出去的烟酒值钱多了。”
老陈粗糙的手指捻着账本边缘,指甲缝里的煤灰结成了黑色的月牙。
他会意地点点头,压低声音说:“行!
买烟酒的钱,就从这个月的利润里扣,别走公账,免得麻烦。”
说这话时,他还不忘用眼角余光扫过仓库门口,生怕有人听见这番“资本主义”
的密谋。
第二天天还没亮,潘瑕就和老陈揣着钱去了供销社,买了两瓶贴着红标签的西凤酒和三条“大前门”
香烟,趁着煤窑上班前,偷偷塞进了刘股长的抽屉里。
这招果然奏效。
自从跟刘股长处好关系后,潘瑕和老陈买煤、卖煤都顺当了不少。
煤的质量越来越好,价格却越来越低,有时一天要拉三车煤,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潘瑕的笔记本上,渐渐记满了主顾的信息:王教授只要半吨块煤(备注:知识分子爱干净,嫌面煤灰大,必须送块煤);赵医生订两吨面煤(诊所的锅炉耗煤量大,面煤更耐烧);连国营二食堂的采购员老马,都偷偷递来条子,上面写着“每月要五吨煤,月底结账,价格好商量”
。
后来,预定煤炭的客户越来越多,有人为了能买到煤,还提前一天交了订金,就怕来晚了没货。
客户多了,两人忙不过来,就商量着分开干——潘瑕负责县城的居民区和小商户,老陈负责纺织厂、食堂这些大单位,各自跑各自的线路,效率更高了。
为了抢时间、多赚钱,潘瑕和徒弟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还得把饭钱控制在五毛的补助范围内。
有时去偏远的客户家送煤,潘瑕也不多收路费,客户们过意不去,总会留他们吃顿饭——雪白的馒头、炒鸡蛋,偶尔还有一碗肉菜,吃得两人心里暖烘烘的。
有次给纺织厂家属院的刘奶奶送完煤,老人家硬把两个热乎乎的肉包子塞进潘瑕兜里。
包子用旧报纸包着,油渍很快在纸上洇出透明的圆斑,又透过报纸渗到潘瑕手心里。
她咬了一口,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流,香得她鼻头发酸,差点掉眼泪——自从离开苏州老家,她已经很久没吃过这么香的肉包子了。
到了月底算账时,潘瑕和老陈惊喜地发现,这个月居然给农场赚了将近600块外快!
在那个一毛钱能买两个鸡蛋、普通知青月薪才二十多块的年代,600块绝对是一笔巨额钱款。
主任得知消息后,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决定奖励两人80块钱——60块是事先约定好的一成提成,20块是额外的奖励。
加上两人原本40块钱的农机员工资,这个月的收入让他们乐开了花。
刨去买烟酒、柴油、吃饭的成本,还能省下不少钱,潘瑕甚至开始盘算,等攒够了钱,就给家里寄点,让父母也高兴高兴。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