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小结 取象的文化衍生是对自然世界的复演(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好的艺术作品没有雕琢、没有修饰、没有堆砌,看起来完全像“自然”

完成的一样。

如中国的园林,一庭、一栏、一桥、一山、一石、一壑,莫不是对自然精巧的浓缩,全无一点人工匠气。

石涛亦云:“运墨如已成,操笔如无为”

,这些都是易之“人文”

源于“天文”

的延续与表达。

文学、艺术作为“人文”

,也如易之卦象一样,是对宇宙万物的模拟,理应真实、无为、天然、率性的存在与表达。

因为,易之“观物取象”

,是用简单的六爻来凝固自然、模仿自然,将复杂与博大的宇宙万物囊括于简单的符号之中,运用到文学、艺术之中便是至简的原则。

故中国文艺追求空、瘦、简、净的原则,如中国水墨画的黑与白,表现的却是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又如苏轼曰:“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一朵细小的微花,却可以折射出无限魅力的春光。

正因为简单,故观者可以任意迁想,凭情会通,在这种知觉评价中不断地改造和滋生出新的含义与意境。

但是,这种新的含义与意境,又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而是深深胎息于观者的心灵的深处,气韵绵长却又恍惚幽渺。

总之,汉象与易象,贯穿了中国文化思维的整个过程,在其影响之下,衍生出中国文化独特的、重象的思维习惯,无论文学或艺术无一不是法自然、入天地、和造化。

或者说,中国的文学、艺术不是为表演、为唱诵、为展览,而更多的是在模拟自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复演”

这种“复演”

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复印”

,而是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情绪、意志、精神、性格、气质等,乃至整个生命,是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纠集、缠绕、交织、互感。

马克思曾指出:人从来就有两个身体,一个是他的“有机身体”

即血肉之躯,另一个是他的“无机身体”

即自然界,人的“血肉之躯”

是“无机之躯”

所赐予的,“社会是自然的真正复活,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

[1]在中国神话影响下的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是理性的“有机身体”

向“无机身体”

的靠拢,是“人”

用情感的眼光在精神的向度上审视周遭的自然,并复演自然的无限生机与生命万象。

一旦人们获取并懂得运用这种独特而又自由的图式话语方式与自然天地进行连接与对话,便会获得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瞬间感悟与永恒觉醒,并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47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