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小结 取象的文化衍生是对自然世界的复演(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小结:取象的文化衍生是对自然世界的复演

banner"

>

中国民族神话中,汉字、东巴文、彝文、水文,莫不是人类在师法自然、观物取象的过程中形成的,蕴藏着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交感。

而伏羲演八卦确立易象,也是既“仰观”

又“俯察”

,既观远又观近,对自然万物全面的模拟与高度的概括。

字象与易象对自然的模仿不是纯表象的,而是对自然变化规律和结构的模仿,包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味和阴阳变化的内在秩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格局与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汉字、东巴文、彝文、水文在民族神话中起源于师法自然,但是由于东巴文、彝文、水文主要用途局限于宗教领域,所以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汉文字广为流传,甚至一些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都是用汉字,如有着彝文字的彝族就广泛使用汉字,因此,汉字作为一种对自然世界的模拟符号,对中国文化、艺术、美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字创造过程始终贯彻着师法自然造化的原则,人们接触汉字,观其形,明其意,就好像来到自然之中,飞潜动植,湖光山色,历历在目,使人清晰地感受到自然世界的亲近和置身其中的愉悦。

虽然后来汉字发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种造字之法,但汉字的师法自然造化仍是其基础。

象事、象意、象声皆与象形一样有一个“象”

,而转注与假借则由四者派生而来,可以说汉字仍然是表达象的文化符号。

也正因为这一原则的存在,使得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

至今中国的儿童,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专家之外,其他人很难读懂。

因此,识汉字、读汉字通过字与字之所象的自然世界发生联系,“紧,丝缠急也”

,“坚,土刚也”

但是,这种联系又不是完全意义上对自然世界的映射,而是融入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受与敏感的精神体察,体现出浓厚的生命情调和自然情趣。

如“愁,秋之心也”

愁,这是一种心理的感受与内在的体验,但又与自然季节联系在一起,体现着自然季节中人的生命活动,将客观与主观、人与自然融会在一个看似简单,却又生机跃如的字中。

在这种文化指向下,人们不仅是识字、习字、读字,广泛地运用字,还将对字的书写发展成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

作为象形文字的东巴文、彝文、水文的书写也有着艺术化的特点。

一般的拼音文字最多只有几十个字母,而字母又多由圆圈、曲线、直线和斜线等组成,字母本身没有多少形体变化,因此,拼音文字多是用以表达与交流,很难在书写上达到美轮美奂、比肩自然的魅力。

而汉字形态丰富,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形态,且每一种形态又都与自然世界相对应,这样就给汉字的书写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艺术化空间,可以将本来已经十分优美的汉字以更加美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可以通过汉字书写之美来表达自然世界之美。

将汉字从书写符号上升为书写艺术,这便形成了中国的书法。

书法将汉字的线条契合于心,演化成墨的干湿浓淡及运动的疾徐涩畅,从而展现字的魅力。

由于汉字是俯仰万物、取身取物的产物,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书法便将造字之原则,内化为书法之原则,效法自然、凝固自然、展演自然。

如是,书法的一笔一画均是书者对自然的回溯与表现。

如卫铄所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陆断犀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