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生机 大母神崇拜与自然的丰产(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生机:大母神崇拜与自然的丰产

banner"

>

“大母神”

一词是英文“theGreatmother”

的直译,或作“theGreatGoddess”

,是父系社会之前的最大神灵,也是史前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

“人类学家和宗教史家们确信,原母神是后代一切女神的终极原型,甚至可能是一切神的原始雏型。”

[1]也就是说,大母神不仅是一切女神的终极原型,可能也是所有职能各异的众神的起源。

由于女性被认为在生育上处于绝对的地位,且是大地丰产、自然蓬勃生机的象征,因此大母神崇拜就是对伟大生殖力与自然自由的崇拜。

如此看来,大母神正是“伟大”

和“母亲”

两个词的概念的结合与感情的合一。

中国神话世界中,对大母神的崇拜是以女性生殖崇拜来表征的。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说明了女性繁茂的生殖能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初始性地位,因此,崇拜母亲、信仰女性神灵在神话的原初秩序中是最自然不过之事。

其中对始母女娲的崇拜与信仰便是典型一例。

女娲,作为最早的大地母神,她抟土造人、修补苍天、发明了笙簧、创设婚姻制度,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亦在其他章节中多有提及。

但女娲虽然神格众多,但其母神的神格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初始的,而其文化英雄的神格则是后来的衍生与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研究与解读女娲,首先也必须从她母亲神的神格与形象入手,这才是最真实、最初期、最纯净的女娲。

关于女娲的形象,汉代石刻画像和砖画中是“人首蛇身”

或“人首龙身”

的形象,这是先秦到汉魏时期中华民族原始神系大碰撞、大融合而使得龙成为高贵象征以后的产物,女娲的真实原型与蛙崇拜有关。

由于婴儿的哭声和蛙的叫声相似,故原始先民认为蛙和婴儿,乃至和全体氏族成员同为一体,而汉语称小儿为“娃”

,发音与“蛙”

相同,根据中华语言音近义通的语用原则,蛙与娃、蛙与人也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这一氏族便叫蛙氏族,蛙则是他们的图腾神灵,而这一母系氏族的女族长便被尊称为女娲。

女娲既为蛙图腾氏族的神灵,其神性必然和蛙相似。

蛙类的自然繁衍过程,是将连成串的卵带排泄在浅水塘中,丝丝缕缕,连绵不断,然后借助水温来孵化。

所以,蛙氏族创造他们的始祖女娲化生人类的神话时,自然而然就想到蛙类排卵的样子。

当从蛙卵变为蝌蚪,从蝌蚪变成四肢的蛙,又从蛙化生出蝌蚪,生命可以通过循环或周期性变化战胜死亡,那么“蛙”

便以永恒之神的身份被尊为图腾;而女娲则是通过人类生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更替、成长而成为化育生命的象征和创造人类的大母神。

在这里,她(女娲),或它(蛙),都是通过后代的延续完成个我生命的延续,从而实现作为“类”

的永恒性存在,女性和蛙的生存性价值与自然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同一性或者是趋同性。

所以,一些彩陶蛙纹的下部特意描摹出圆圈以象征女性**。

“人蛙一体纹的出现,表明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蛙不仅具有象征女性**的意义,而且发展出了象征女性的意义。”

[2]

女娲最伟大与最基本的功绩便是造人,古代文献中多处有所涉及,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