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甚至人的情感也要求与时空高度契合,以自己独特个性参与宇宙生命的律动。
中国古人有悲秋的习惯,所谓“愁者,心之秋也”
。
宋玉《九辩》亦曰:“悲者,秋之气也。”
秋天,乃是成熟之季,果实累累,悲从何生?但在神话时空互换的轨迹中,秋又体现了生命即将走到它的否定方面,正如将坠落的太阳,再美亦不过强弩之末了。
因此,悲秋乃正是中国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之同步,是中国神话独特时空观之显现。
故北宋郭熙说:“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寒,人寂寂。”
时空之节律,不仅是人,其他自然生命甚至微虫亦可感知。
正如《文心雕龙·物色》所云:“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乃至情感、心理,是契合宇宙时空之节律,又是相互感通的,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神话中的时空模式在人类生活中的文化安顿。
因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对应和可以转换的,因此,人的情感与空间也存在着契合关系。
中国文化中,东、西、南、北、中根据太阳运转方位的不同分别对应不同的季节与一日的不同时间段,也就具有了各不相同的象征意义及情感内涵,这影响到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我国夏商周的建筑遗址经复原后,大多为坐北朝南走向,《冬官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后来,“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前朝后寝”
成为我国建筑的基本格局,祖先牌位也按始祖居前“左昭右穆”
的结构排列,不同的空间方位表达着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识。
《礼记·明堂》载:“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
因为南方象征着神圣、光明,北方象征着死亡、黑暗,所以“面南背北”
是天子的朝向,诸侯只能是“北面而事之”
,南北方向遂成为尊卑高下的象征。
可以说,神话中的时间、空间观多层次的和全方位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不只是简单的钟表刻度,空间也不只是简单的容器大小,而是始终与人与自然的生命、生活、态度、心理、经验、感受等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时间与空间往往会被性情化、感性化。
正由于,时空直接与人生命运、生活世界相融合,所以,中国人似乎更善于从时空中引申出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人们普遍相信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即所谓的生辰八字决定着一生的运势走向,作为君子必须“知命”
、“乐命”
,顺从时间的刻度终其一生。
总之,正是这种时空的规律与节律,使得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相应,人的情感与自然情感互答,并呈现一种可依赖的社会与自然的秩序总和。
“这种秩序保证了那种支撑着生命和心灵,并成为全部知识和安全的基础的生态的和生物化学过程的稳定性。”
[1]但大自然又是充满了偶然性的,而这一点又增加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人生的不确定性,使得两者既规律而合乎法度,又精彩纷呈。
以上主要是汉民族为主体的神话时空观在文化中的影响与发展,但中国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汉民族的神话时空观形成是多个民族融合的结果,又对多个少数民族时空观的形成与流变有着重大的影响。
也有相当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神话时空观,并以此为基石,渗透到民族日常生活、生产乃至个人情感的各个方面,将人与自然共同有序地纳入到广阔的宇宙演化过程之中。
纳西族神话中,有着雌雄二元化万物说、三生九、九出母体说,天方地圆、天地空间为五方的宇宙时间与空间观,这些时空观与纳西人现实生活激**、融合,便使得时令、物候、人情、世事在时间与空间轴上变奏出同一个人与自然的生命节律。
东巴经中《占星择日经》,根据二十八星宿讲每天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永宁达巴有本占卜日子的书,全书12篇,每篇记载一个月的每一日的行为指向,这些都是以整个宇宙为整体,宇宙有序的流转决定了人类生命的有序律动的文本注脚。
以此为基础的东巴教的阴阳五行(青蛙雌雄无形)说中融会了纳西先民的时空方位观、天干地支、立法、属相生肖及方位神灵等融宗教与哲学、天文等文化因素于一体的思想体系,对纳西族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纳西人的诞生、命名、成年、结婚、丧葬等人生礼仪都与阴阳五行观念密切联系。
[2]
藏民族医学的发展亦是以神话时空观为基础的,强调人的自然生命与宇宙时空相对应和统一。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番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