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小结 生命与死亡的生态伦理价值(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化,即只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和生存,而对人生、对人在自然之中的位置缺乏深度的解析和思考。

同时,现代生活快节奏、平面化,大多数人忙于生活的琐事和生存的压力,心灵长时间的陷入焦虑与不安。

而洞察生命与死亡则需要如自然般率真的心境、舒展的态度、深入的冥想,才能把生与死看透、思透、解透、参透。

三是因为现代人更加“科学”

化。

所谓“科学”

化,即对事物的认识依赖精密的仪器和实验的数据,而忽视了大脑的独立思维和身体的内证过程。

而生命与死亡的生态伦理价值及哲学意义恰恰是仪器不可测量的和实验不可复制的,它没有外力可依存,完全依靠个体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在宁静如晴空般的心境中“定中观照”

和“正觉正悟”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大自然中最脆弱的东西,然而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要想毁灭这根芦苇,不需要把全世界都武装起来,一股蒸汽,一滴水就可以让他死亡。

但是,一旦宇宙毁灭了人类,人类将比置他于死地的东西更为高贵,因为他知道他正在死去,肩负着宇宙的利益,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7]因此,人类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在于可以在和自然的千般纠集和不可逃遁的命运中来深刻思考和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与死亡的价值。

虽然,神话的世界已离我们远去,现代人再也回不到人与自然亲密依偎的关系中,也不会相信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可以化成人,人亦可以化成自然。

但先民那种在自然中思考人的生命与死亡,在生态伦理意象中参悟生与死的价值与意义的思维范式,却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深思考。

现代人若要解决生命与死亡的系列问题,必须重新开启沟通生死的自然之门,在自然圆融无碍的大生命观中寻找智慧。

应该这样说,不懂得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及人与自然纠集缠绕的关系,就不能正确的理解生命与死亡的真正含义,也就不能欢欣的生,诗意的活,平和的死,唯美的亡。

因此,现代人应该从琐碎的、日常的、感性的生活中置换出来,上升到生命的层次;从个我的人生观置换出来,上升到类我的价值层次,然后突破类的概念,汇入永恒无限的自然生命洪流中,在蓬勃的、鲜活的、富于朝气的自然中来思索、判别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价值,最终敬畏生命,接受死亡,超越死亡。

超越死亡并非肉体上的长生不老,或者是永生,这是绝对不存在和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个体的躯体终会腐朽,类的生命则会继化在儿孙、后辈的身上,只有突破类界别的生命才会真正永恒。

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圈,没有起点,没有终点,走不出,穿不破,只有日落日出,花开花谢。

因此,真正的超越生死,是指超越个体的、个性的理性价值判断,坚信生命可以不受躯体束缚而应获得绝对的绵延,从而在生活中融入生命的圣洁光芒,诗意、美化、道德地活着,让自然彰显出人之博大,让人烙印出自然之永恒魅力。

我们可以这么说,当生活融入爱、善、美、真理的光辉中,当生命汇入到自然的大爱之中,死亡这个历久弥新的困惑便瞬间焕发出永恒的光彩与魅力,洞烛着人类黯淡的心灵和蒙昧的内心世界。

正如索甲仁波切所说:“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终极的快乐!”

[8]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13~114页。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16页。

[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第305页。

[4][法]阿尔贝特·史怀特:《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9页。

[5][美]理安·艾斯勒《圣杯与剑》,程志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6页。

[6][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第79页。

[7][法]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244页。

[8]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401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