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说表达了作家对承受苦难的母亲的同情与歌颂。
在阶级身份与政治选择、政治立场与个人品质、财富与道德、血亲伦理与性道德等方面,彻底颠覆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规范,引起很大争议。
余华的《活着》讲述一位叫福贵的中国农民的苦难史诗,从吃喝嫖赌的地主少爷沦落为孤苦无依的农民,其间,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死去,剩下年迈的福贵伴着一只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往事,解放战争、土改、大炼钢铁、大饥荒、“文革”
等历史事件成为孕育苦难的生存背景。
小说一改余华早期创作对苦难、血腥以及人性恶的冷漠渲染,表达人对苦难的承受以及活着的坚韧。
主体部分由晚年福贵的叙述构成,体现出沧桑历尽之后对苦难的平和超然。
而采风者“我”
的客观记录则进一步拉开福贵的苦难史与读者的距离,强化了静穆醇厚的“间离”
效果。
语言由先锋试验转向朴素写实,更能打动读者。
三、“历史碎片”
与“风情风月”
。
苏童的《妻妾成群》解构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对于“新女性”
和“大家族”
的启蒙性想象:受过新式教育的颂莲非但没有追求女性独立解放,反而飞蛾扑火主动投入封建大家族妻妾之间争宠吃醋、钩心斗角、嫉妒陷害的牢笼,目睹三姨太因**被扔进废井而精神崩溃,五姨太的进门预示着又一轮女性命运轮回的开始。
对女性心理的细腻剖析,古典、精致、优雅的情调,以及对旧家族斑驳迷离的历史“碎片”
和“光影”
的迷恋,这一切带给读者的魅力远胜过苏童其他追求“形式创新”
的作品。
《红粉》叙述两个妓女和一个男人之间的悲欢离合,秋仪、小萼与老浦的命运沉浮、生离死别被镶嵌进新中国成立初的“改造妓女”
、“三反五反”
等政治运动中,故事本身被赋予历史真实感,却又颠覆正统的历史叙述,揭示出个人命运与大历史进程间存在的悖反关系。
秋仪的泼辣刚烈,小萼的软弱虚荣,各个人物性格鲜明。
小说以舒缓多姿的语言写出红颜飘零的别样沧桑与伤感。
《我的帝王生涯》以第一人称讲述一个名叫端白的国王在真实个体与帝王身份之间挣扎起伏的一生,伴之以血性残酷的宫廷斗争与亡国惨祸。
这篇小说以纯粹的历史虚构表达一种纯粹的人性真实,燮国是纯粹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国家。
作者抛弃了关于历史真实的一切概念限定,完全靠想象和某些文化符号随意搭建一座王宫,让主人公在其中演绎自己的命运悲欢。
小说细节真实,叙述细腻,语言平静、华丽、婉约。
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细致描写一个叫岫云的女性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的颠沛流离以及与几个异性的离合,表达了对命运弄人的感叹。
《夜泊秦淮》系列包括《状元境》《十字铺》《半边营》《追月楼》四部中篇小说,力图以通俗小说样式再现民国时期的秦淮市井风情,充分体现了作家对历史的熟稔及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浓郁的“怀旧”
意趣。
《夜泊秦淮》犹如一部民国时期的秦淮风俗画卷,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风格细腻而富有文化意味。
四、“家族寻根”
与“人格拷问”
。
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是对母系家族史和个人成长史的交叉叙述。
通过对逝去的历史的寻找和叙述,“我”
试图在历史与自己之间建立某种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