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郭靖、黄蓉(《射雕英雄传》)、乔峰、虚竹、段誉(《天龙八部》)、杨过、小龙女(《神雕侠侣》)、令狐冲(《笑傲江湖》)、韦小宝(《鹿鼎记》)等。
金庸注意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开掘深层次的内心世界。
他笔下的人物全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而是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的真实的人,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信性和真实性。
即使一些反面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如“黑风双煞”
陈玄风、梅超风(《射雕英雄传》)、李莫愁(《神雕侠侣》)等。
金庸还注意写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性格的动态发展,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
三、武侠小说必然以情节取胜,金庸也不例外。
他的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而且每部小说互不雷同。
如《书剑恩仇录》采用民族矛盾和情爱纠葛交叉发展的结构。
两条线索互相纠缠,迂回曲折,变化多姿。
《天龙八部》有八条情节线,但作者没有分摊笔墨,而是以乔峰的经历为主线,串联各情节线,使故事沿着乔峰的生活足迹循序发展,眉目清晰。
但是,金庸并不只靠情节来吸引人,他追求文化、历史、人性的深度。
寓教于乐的构思模式,内容具有隐喻性,这是其实现雅俗共赏的基础与诀窍。
金庸的武侠小说诞生于繁荣的商业都市的经济氛围之中,因而,以吸引读者为目的,造就了武侠小说极为强烈的娱乐意识。
然而,对于武侠小说娱乐功能的重视,并不意味对于教喻性功能的无视。
相反,在他的武侠小说娱乐、打斗的载体之下,负载着极为鲜明的教喻性。
这种教喻性因附着生动的情节与鲜明的形象而更为感人、有力。
侠是主,武是从,武要为侠服务,侠就是真理和正义。
金庸从他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起,即在历史故事的表现中表彰侠烈。
虽然描绘了大量的儿女私情,却不忘国仇家恨,而以民族大义贯穿其间。
他的《笑傲江湖》就无情地揭露了权力对人的心灵的腐蚀。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有“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之称。
他的小说所负载的对于宇宙的哲理意识和生命体验,使得他的武侠小说趋向经典而脱离纯娱乐的较低层次。
四、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得到广泛认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武侠小说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中诞生,而又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的对象化使得它附着于情节描写、人物描写之中,而显现出情节叙述、人物描写的象征性来。
他的几乎每一部小说作品都依托于一连串的长途旅行。
旅行正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人生跋涉,是漫长艰难的人生象征。
在旅途中,人们远离家园,漂泊无定,险象丛生,故事连环。
这种生活,既酝酿着危险,也提供了机会,从而为侠客们提供了一个个一展身手的生动舞台。
在人生的漫游中,侠客们超越了自身的局限、怯懦和渺小。
在侠客胜利完成长途旅行而得以凯旋时,这种完结,超越了单纯的胜利光耀,渗透着胜利者艰难跋涉的悲剧意识,从而象征了每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全力寻求、全力奋斗的那种归宿感和终极价值。
武侠旅途的全程象征着人生的漫漫旅途。
侠客,都是身怀绝技之人。
在武侠小说中,武技的描绘理应是武侠小说的重要内容。
在金庸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呼风唤雨的气功、出神入化的点穴、奇谲无敌的剑法、盖世拔山的拳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