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梦幻与诗意化的语言实验。
先锋小说对于当代文学来讲,无疑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打破了文学沉闷的局面,更新了人们的文学观念,丰富了小说艺术的表现空间。
尤其是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对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先锋作家使小说的艺术形式变得灵活多样。
小说诗意化、情绪化、哲理化、散文化、寓言化,传统的文学规范被打破,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自由。
然而,正是由于无限的自由,它的局限性也愈来愈明显。
比如先锋小说在小说观念上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动的全部意义,把象征、虚构和隐喻等叙述手段推向极端,而规避了现实问题,它对意义的放逐也使自身丧失了广泛交流的基础。
从它的发展来看,这都是导致其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从而使不少作家的写作陷入困顿。
再如在“先锋小说”
中,人物不得不退居在讲述的故事和故事的讲述的背后。
人物变成一个“它”
,被瓦解到话语的碎片中,作为缺乏所指的能指词,作为话语的偶然要素和语词的某个单位与全部符号一起游戏,人成为话语表达中的一个符号,或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对人物形象的忽视,无疑是这类小说的弱点。
同时,对于先锋作家而言,他们不是“创作主体”
,而是写作者,他们不想去承受人类的精神灾难,他们更乐意去玩味这个世界。
他们冷漠的叙述态度,一方面来自他们游戏人生的实验态度,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的苦难叙述缺少了悲剧质素。
文学漠视现世价值的代价是丧失了自身的意义。
到了90年代,不少先锋作家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文学观念,在作品中注入现实生活因素,关注现实题材。
先锋小说的分化和转型,导致了它的终结。
“新写实小说”
是20世纪90年代小说领域的重要现象,它肇始于80年代后期,兴盛于90年代,继“先锋小说”
之后形成创作潮流。
“新写实小说”
产生与繁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90年代进一步改革开放形成的商品经济大潮推动了“世俗文化”
的兴起,文学所面对的生活现实进一步世俗化,民众在世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成为一种新的精神现象,这引起了作家们的关注;其次,文学在经历了80年代迎合政治、提出问题以及创新求变等一系列变化之后,试图寻找新的介入现实的方式,调整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期达到对以往革命现实主义的超越。
最后,文学阅读的消费性趋于强化,文学接受的目的不再只是寻求真知与理想,而是更多地要求通过文学了解自我的当下处境,缓释不断产生的生存焦虑与精神困惑。
“新写实小说”
的发生发展,同样蕴含着90年代文学转型的某种必然性与复杂性。
“新写实小说”
的代表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刘恒的《狗日的粮食》等,此外,王朔的小说也常被归入这一类型。
总体而言,“新写实小说”
的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在对以往文学真实性观念的反思基础上,追求文学表现的新的“真实”
。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反叛,描摹凡俗的小人物。
与“十七年”
小说和80年代“社会问题”
小说相比,“新写实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