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这里有现代人的完整与残缺,**与理智之间的冲突,又透露出希望沟通与终于孤独的永恒矛盾,还夹杂着充满悖论的迷惑与期待。
“那窒息我们的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在诗歌里,分裂的主体进行相互搏斗、相互怀疑和相互质询,这种在自我分裂状态下矛盾个体内在灵魂的对话与驳诘,一方面极大拓宽了现代诗歌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增强了现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张力”
——这是穆旦诗歌富有美学价值的重要基点。
情感的“线团化”
是穆旦诗歌的又一艺术特质。
穆旦曾提出:“为了表现社会或个人在历史一定发展下普遍地朝着光明面的转进,为了使诗和这时代成为一个感情的大谐和,我们需要‘新的抒情’。
这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性地鼓舞着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
我着重在‘有理性地’一词,因为在我们今日的诗坛上,有过多的热情的诗行,在理智深处没有任何基点,似乎只出于作者一时的歇斯底里,不但不能够在读者中间引起共鸣来,反而会使一般人觉得,诗人对事物的反映毕竟是和他们相左的。
[16]”
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中,曾盛行一种过度煽情的诗歌情感抒发方式和浪漫感伤之风,穆旦试图借鉴以艾略特、奥登为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技巧超越这一传统,将炙热的情感渗入知性内容并投射到客观对应物之中,用内敛与冷峻、曲折与隐晦的方式传达现代社会挤压下人们内心的焦虑与苦痛、挣扎与犹豫、祈望与绝望、欢欣与伤悲等相互交织的繁复情感。
以穆旦的《春》为例: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生命世界里,青春给诗人带来了异常强烈的**感,在这段短暂的岁月里,不仅有“草上摇曳”
的“绿色的火焰”
,同时也有“美丽”
的“满园的欲望”
。
面对如此美妙的青春,诗人并未引吭高歌,而是为青春期复杂的情感体验寻找到了“客观对应物”
——“春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