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徐志摩 戴望舒(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类江南意象和“寂寞”

、“愁怨”

、“太息”

、“彷徨”

、“梦”

、“静默”

等字眼一起,渲染出来的又是一份悲剧性的感伤——希望—追寻—失望—再希望的循环式人生体验。

《雨巷》是一首象征主义诗歌,其主题是多义的。

从具体的创作背景看,它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而如果不考虑诗人写作时的具体语境,从文本看,它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我”

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从人生意义的高度看,它又是一首哲理诗,概括了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过程,希望—追寻—失望—再希望的心路历程。

“丁香”

作为诗人情绪载体的象征性意象,来自中国古代,如李商隐在《代赠》中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又如南唐李煜在《浣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然而,戴望舒突破了古代诗人以丁香喻愁的特性,将丁香意象转化成人生理想的象征,进一步扩展了诗的情绪空间。

《雨巷》艺术上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它的音乐性。

叶圣陶曾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全诗7节,每节6行,每节押ang韵,一韵到底,对应于诗人在探寻中彷徨,在失落中寻找的人生体验,而ang韵铿锵有力,又从形式上稀释了诗的压抑情绪。

这种内在音乐性与诗情的契合,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与表现力度。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之中。

民族危机的深重苦难,使戴望舒诗歌的思想情感发生变化,开始超越个人忧郁情感的狭小天地,抒发民族的苦难和不幸,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解放的梦幻。

后期诗集《灾难的岁月》中《元日祝福》《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明显体现了这种思想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我”

用“残损的手掌”

暗中“摸索”

祖国广袤的正在遭受异族欺凌的土地,从东北到东南又转向西部内陆,“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在阔大的想象中将挚爱与憎恨、悲哀和希冀浓缩进“摸索”

的动作,通过触觉意象来激发、复合了其他经验,如“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在很大程度上,诗的价值与其说是承担何种时代使命,倒不如说是以何种方式来承担。

这首诗,书写了祖国山河的破碎,以及诗人对祖国的强烈感情,悲愤而高亢,不再像过去那样呜咽、低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