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假如说80年代初期,是在喜悦中延续着和耗散着革命现实主义文化遗产的话,那么80年代中后期的关键词显然是“消解”
。
知识分子的精神心理在剧烈的社会文化震撼之下出现裂变。
逃避政治或消解中心文化体系,强调“还原”
、回归真实的“生活”
,嘲讽偶像和典雅,文化中洋溢着戏谑和嘲讽,民间化的意识形态受到崇尚。
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试验大行其道,传统的革命现实主义逐渐走向败落,交织着愤懑、悲凉和无奈的现代主义情怀日益浓厚。
(二)“90年代文学”
。
进入90年代,中国社会改革开始向经济领域迈进,商品经济大潮涌起。
文学艺术市场化趋势明显,文学艺术的消费品性开始被人们理解、接受。
证券市场、商业经营等非政治的市场经济内容,大规模进入作家的表现视域;大众消费文化的情势在商品经济的催生之下渐趋成型。
商业文化的多元需求使然,也出于对集权政治话语权威的规避与消解,消费文化甚嚣尘上,文学艺术日益边缘化,这既消解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化价值,也溶蚀着精英知识分子神圣的文学精神。
精英知识分子不得不面临着新的**和考验。
在这一特殊社会文化语境里,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讨论应时而起,文化危机的显现,促使人们开始了新的反思。
与此同时,西方的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在中国以加速度流行,中国文学理论界出现了一系列的以“新”
和“后”
命名的理论名词,诸如“后殖民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新时期”
和“新状态”
、“新写实”
、“新历史”
、“新市民”
、“新表现”
,等等。
90年代文学,一方面表征为具有精英文化情怀的知识分子,依然顽韧地坚持着对于庄重的理想主义的追求,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在文学艺术中继续伸展根茎;另一方面,消费文化呈现出蓬勃的态势,消解着正统意识形态,也把消费文化纳入自己的表现视域。
这一时期的文学,起于80年代后期,覆盖整个90年代,一般史称“90年代文学”
。
从以上可以看出,共和国文学的发展与当代政治的变化息息相关,正是不同时代的政治造就了不同时代的文学。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也由单纯的从属状态而逐步走向相对独立。
文学表现的内容,也从相对单一的政治革命逐步走向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呈现。
文学叙述方式,改变了纯粹的革命现实主义,形成多样化兼收并蓄的跨界叙述。
共和国文学五十年的道路,其脉理清晰可见:单一封闭的政治文学时代——开放的政治文学时代——多元共存的精英文学时代——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和文学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