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举办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
,并介绍了60余家“诗派”
,这些“诗派”
由100多位“后崛起”
诗人组成。
如此众多的“诗派”
和“社团”
,有效地推动了“新生代”
诗歌的崛起。
“他们文学社”
因《他们》期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韩东、于坚、翟永明和吕德安等人。
虽说《他们》中作者审美趣味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诗歌有共同的诗学主张,即回到诗歌本身、追求个体的生命体验,重视诗歌中日常生活的还原和日常口语的运用。
韩东甚至提出了引起争议的“诗到语言为止”
的诗歌观念。
“海上诗群”
于1984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默默、刘漫流、陈东东、王寅和陆忆敏等人。
他们的诗力图呈现个体生命与都市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现代大都市背后人的生存孤独感、荒诞感和“无根”
的漂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焦虑,同时他们的诗歌充满“怀旧”
气息。
“莽汉主义”
是四川的万夏、胡冬和李亚伟等人组成的诗歌群,他们以绝对“通俗易懂”
和随意性的口语,以一种嘲讽的、**不羁的口吻和“反文化”
的姿态,摧毁和消解“优美”
与“崇高”
的美学意义,他们的诗作表现出明显的“解构”
性。
“新生代诗歌”
具有较为鲜明的美学特质。
首先,消解“文化”
、消解“崇高”
和解构传统。
实际上,“朦胧诗”
崛起之后,诗与现实政治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依然受到重视和强调,许多“非诗”
的元素仍制约着诗歌的发展。
“新生代”
诗人认为,人类生存在各种文化网络中,人已被诸多文化形式所围困和异化,人和世界也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