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林语堂 梁实秋(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节林语堂梁实秋

banner"

>

林语堂(1895—1976)的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他是“语丝派”

的重要成员,表现出与鲁迅一致的文化立场和战斗姿态,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战斗性的文章,针砭时事,锋芒毕露,嬉笑怒骂,爱憎分明,文风尖锐泼辣、酣畅淋漓,具有“浮躁凌厉”

的总体风格,体现出林语堂作为一位民主主义者的战斗精神和思想风貌。

林语堂在该时期创作的集战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语丝体”

散文,记录和见证了他作为一位民主主义战士的战斗历程,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林语堂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价值。

进入30年代,因各种客观原因和主观思想的变化,林语堂与鲁迅及左翼文坛逐渐产生矛盾与偏离,先后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等刊物。

林语堂一改“语丝”

时期激进的反传统姿态,试图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归宿,认为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由此出发,林语堂大力标举具有幽默闲适之风的语录体小品文,并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论语派”

小品文。

“论语派”

小品文受到“公安三袁”

所提倡的“性灵”

小品文的深刻影响。

林语堂认为:“自己见到之景,自己心头之情,自己领会之事,信笔直书,便是文学,舍此皆非文学。

是故言性灵必先打倒格套。

是故若性灵派之袁中郎袁子才,皆以文体及思想之解放为第一要着,第一主张打破桎梏,唾弃格律,痛诋抄袭。”

[4]林语堂看重的是“性灵”

文学的“性灵”

二字和“文体及思想之解放”

的思想精髓。

什么是“性灵”

?关于“性灵”

的诠释,林语堂曾在《写作的艺术》一文中认为,“‘性’指一个人之‘个性’,‘灵’指一个人之‘灵魂’或‘精神’”

事实上,“性灵”

在林语堂的散文中内涵是多侧面的,涉及“自我”

、“个人主义”

、“文章生气”

等不同侧面的内涵,但总体来说,林语堂认为文章要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诚于己者,自能引动他人”

,性灵之文人,亦必排斥格套,文章是真个性、真性情、真灵魂的自然展现,自不必为格套定律所拘囿,以免妨碍情感的表达。

林语堂的小品文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特别是英国文化的影响,他积极引进西方幽默理论,形成其特有的幽默观。

1924年5月,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我靠充钱当武帝我靠生崽火爆全星际姜丝阿伽雷斯我要做阁老混迹海贼世界的白熊带着LOL电竞经理系统回S3小良药一胎两宝:总裁爹地哪里逃重生浪潮之巅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精灵之这个捕虫少年稳如老狗我从不开挂虎出山神州雁回糟糕!总裁你的新娘是大佬成神从种田开始我在山海经成神萌宝妈咪是机长斗罗:蛛皇传说美漫大魔王墨尔本,算到爱欢想世界[娱乐圈]姐妹,搞桃浦吗在影视世界里降妖除魔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