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
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
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这十二年里你为我吃的苦真不少,可是没有过几天好日子。
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
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
叙述看似细微琐屑,但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生者对逝者的无限怀念,文中虽未写到流泪,但读者却感到作者的泪水早已浸透纸背。
作品将夫妻之间阴阳两隔的痛楚、至纯至真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三、情景交融、诗画统一的造境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善于将情与景、意与境、诗与画相互融合,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思与境谐,意与境浑;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创造了一种至臻至情、韵味深长的美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写景散文中。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名篇中,他用语言的丹青渲染情、景、物,将人人眼中见、心中有、笔下无的诸般景象进行逼真描绘,细腻刻画。
有人把朱自清的散文比作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是因为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并重视形肖神似,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呈现出一种悠远高深、妙不可言的动人意境。
《荷塘月色》就托出这样一幅美丽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作者运用几个精妙的比喻和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月下荷塘图”
,呈现出极强的绘画美。
在《威尼斯》中,朱自清同样用如此浓墨重彩的画笔,生动传神的文字,把风光旖旎、美轮美奂的威尼斯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规范纯正、雅俗共赏的现代白话语言。
朱自清有着“语言大师”
的美誉,他在《语文续拾》《经典常谈》《论通俗化》《标准与尺度》等多篇文章中论及语言的建设和发展,一生都在为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和健康而努力。
他的散文语言善于融合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借鉴西方语言及句式,吸取群众口语的精华,创造出一种优美流畅、雅俗共赏、简洁纯正的白话文体。
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
,多用“活的口语”
。
在《绿》中,作者不是直接说梅雨潭的绿如何美,如何令人陶醉,而是以一种谈心的方式说“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送你一个名字,从此叫你‘女儿绿’”
。
朱自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在他的散文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反问、通感、反复、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功能和艺术感染力,其中运用的最多也最成功的是比喻。
例如《绿》中为凸现“梅雨潭的绿”
,作者独出心裁地运用“明油”
、“鸡蛋清”
和“碧玉”
来比喻水光。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写道:“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
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