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革命样板戏(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目标,确立李玉和在全剧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继而在艺术安排上,凡无助于突出李玉和的,不论在艺术上有多大魅力,一律舍弃不用,凡是有助于突出李玉和的,就是一个细节也不轻易放过。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沪剧《红灯记》和影片《自有后来人》中的李玉和爱抽烟、好喝几口酒、爱和女儿开玩笑的生活细节被认为“有损英雄形象”

而删去;李奶奶讲述革命家史中有一句“李玉和救孤儿东奔西藏”

,“藏”

字也被认为有损英雄形象而改成“为革命东奔西忙”

;原来因剧场效果不佳而删去的“粥棚脱险”

一场戏,因为能够展示李玉和与劳苦群众同甘苦的情景,能表现他从事地下工作的勇敢机智而予以恢复;“刑场斗争”

中不顾戏“温”

为李玉和增加了大段唱腔大抒革命豪情,而当时从艺术角度对这场戏提出批评的人都遭到了严厉批判。

为了突出主要英雄形象,凸显革命教育意义,“样板戏”

改动中是不惜以牺牲戏剧性为代价的。

也就是说,“样板戏”

剧情的设置并不是从有“戏”

无“戏”

、有“情”

无“情”

出发,而是看是否有利于拔高英雄人物形象,是否有利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传达。

“样板戏”

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通过这种舍“戏”

保“道”

的原则,在不断的纯化中走向高大完美,最终成为典型的政治符号。

与英雄人物形象走向“神化”

的情形相对应,反面人物形象往往走向“妖魔化”

的极端,这源于“样板戏”

在正反面人物关系的处理上的等级预设:一方面,为了体现阶级斗争的尖锐性、激烈性,“样板戏”

着力在正反面人物之间营构夸张的阶级对立、冲突;另一方面,为了体现战无不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论何时何地,英雄人物都应当对反面人物占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反面人物气焰再嚣张也不能盖过英雄人物的革命正气。

《红灯记》对正反面人物关系的处理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体现。

比如在第一场戏结尾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一群日本宪兵追捕交通员而来,王连举一指方向,按常理,日军伍长应该喊:“追!”

但剧本中却是伍长惊慌地喊道:“卧倒!”

全场日本宪兵齐齐仓皇卧倒,幕落。

在这一场日寇横行、充满压抑恐怖的戏剧氛围里,也不忘展现敌人内心的虚弱和对共产党的畏惧,以达到“大长革命人志气、大灭敌人威风”

的效果。

再如“粥棚遇险”

一场戏中,李玉和侥幸躲过搜查,却面带胜利者的轻蔑微笑从容退场;“赴宴斗鸠山”

一场,李玉和岿然不动,即便受刑后也依然昂首挺胸怒斥敌寇,鸠山则围着他团团转、坐立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