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章本时期小说
banner"
>
第一节“革命历史小说”
“革命历史小说”
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的小说类型,其核心是塑造革命英雄人物,内容“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
[1]。
长篇代表作品有《林海雪原》(曲波)、《红旗谱》(梁斌)、《青春之歌》(杨沫)、《敌后武工队》(冯志)、《保卫延安》(杜鹏程)、《苦菜花》(冯德英)、《铁道游击队》(知侠)等,《黎明的河边》(峻青)、《百合花》(茹志鹃)、《七根火柴》《党费》(王愿坚)等属于此类小说的短篇佳作。
[2]“革命历史小说”
的故事,来源于中共领导下的工农兵在革命过程中的真实经历,此类小说作者正是产生于这一群体中的“工农兵作家”
。
如《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在解放战争初期曾亲自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牡丹江地区的林海雪原进行剿匪;创作《铁道游击队》的刘知侠,与鲁南地区的铁道游击队曾一起战斗、生活过;《平原枪声》的作者李晓明,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县大队的政委;《平原烈火》的作者徐光耀,是锄奸干事;《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李英儒是游击队步兵团团长;《敌后武工队》的作者冯志本人就是抗战时期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小队长,当年曾屡立战功,等等。
这些从生与死的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革命者”
,他们既是战争的目击者,也是战争的参与者,对战争中民众和战士的生活与情感有着深切的体验。
工农兵作家们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用“正史视角”
演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书写革命英雄,期望通过再现革命历史与斗争场景,写出中国近代以来社会革命的“本质”
,进而为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合法性和真理性证明,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农大众提供精神资源和生活准则。
在“革命历史小说”
中塑造“革命英雄人物”
不仅是时代政治的要求,也成为这一时期小说领域的创作风尚。
《保卫延安》中的周大勇、《红旗谱》中的朱老忠、《青春之歌》的林道静、《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敌后武工队》的魏强、《烈火金刚》中的史更新、《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等,成为“十七年”
时期产生广泛影响的英雄形象。
“革命历史小说”
对于“革命英雄人物”
的塑造,具体是通过对人物在“党的引导”
下、经历长期的“斗争考验”
、在获得“人民信赖”
的过程中,成长为信仰坚定、智勇双全、品质高尚、大公无私的英雄。
一、“党的引导”
。
革命英雄多是乡村贫寒之子,遭受多种困苦与压迫,兵荒马乱无以为生。
他们怀着不同的人生意愿加入到共产党领导的各级组织中,走上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我的道路。
《林海雪原》中,侦察英雄杨子荣是贫农的儿子,十八岁那年,他家的牛因吃地主恶霸杨大头祖坟上的青草导致家破人亡,杨子荣也险遭“斩草除根”
的命运,后侥幸逃脱,脖子上却留下大疤痕,“成为他永远难忘的仇恨”
。
这既是他遭受残酷迫害的有力见证,也是他不屈不挠、坚决革命的直接动力和缘由。
他带着对地主阶级的血海深仇参加了八路军,在党的教育下,这位受苦人懂得了阶级意识和政治理想,他开始认识到仇人“已经不是一个杨大头,而是所有压迫、剥削穷苦人的人,他们是旧社会制造穷困苦难的罪魁祸首”
,他明确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就是要把“剥削阶级的根子全挖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