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赵树理 张恨水(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赵树理始终坚持朴素真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理念,反对夸饰现实和虚幻的理想主义叙事,坚持为农民代言和真实描写现实,注重文学的伦理教化功能和艺术上的民族化追求,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滥觞于晚清,多以官场黑幕和儿女私情为主要书写题材。

晚清以降,通俗小说为市民阶层所热捧,在民间传播甚广。

随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的多维革新,小说亦出现新变,在精神和技艺两个层面都具有了现代性的特征。

“五四”

之后通俗小说日渐式微,其游戏精神和世俗趣味受到主流文坛的抨击谴责。

张恨水(1895—1967)此时的章回体小说创作却例外地取得成功,这与他对此种小说体裁的革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虽深得中国传统章回体的笔法风韵,然而却包孕着与新文学极其相似的现代性指向,这一指向的核心就是“启蒙精神”

他引雅入俗,悄然之间培养和训练了市民阶层的文学趣味,从而延续了在民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章回体小说的生命力。

曾经红极一时的《啼笑因缘》,集中体现了张恨水新通俗小说创作的诸多特质:

一、传统小说题材的现代寓意。

与五四时期欧化色彩浓重的小说不同,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仍然根植传统,用大众早已熟识的笔法表现当下。

《啼笑因缘》以军阀混战、新旧思想交替时期的北平为背景,描写富家子弟樊家树与三名女子之间的恩爱情长。

这部小说是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加工、改造而成。

张恨水一改此前旧小说“记账式”

的叙述和“起居注式”

的记录,刻意将故事放置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有意识地要反映时代和写人民。

[11]可以说,《啼笑因缘》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这种写男女私情实则表现家国兴亡之恨的文学手法,多见于古典小说、戏曲当中,以起到讽喻教化之功用。

虽然《啼笑因缘》仍是描写男女之情,并且因其设置了一场错位的多角恋爱而备受追捧,但是张恨水并非将眼光仅仅盯在男女主人公的风月缠绵之上。

他将男女之情与时代精神、社会批判结合起来,言情之中不乏对种种社会乱象的忧虑深思,因此他的小说被称为“社会言情小说”

在时代更迭之际,人物的命运随波逐流。

本是才子佳人的樊家树与沈凤喜却缘分薄浅,而早已暗许芳心的侠女秀姑始终无法吐露爱慕之情,主动表白的何丽娜也因樊家树心不在焉而伤心归隐。

看似一场纠葛错位的多角恋,实际上渗透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

啼笑因“缘”

,此“缘”

不再是旧文人眼中的天意命数,而指向现实人生中的不合理:巧取豪夺的军阀统治、钻营投机的势利小人、灯红酒绿的上流阶层和权欲熏心的官场现实,围绕着这场爱情纠葛毕露无遗。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意味颇长,令人啼笑皆非。

小说中的悲欢离合,正道出了张恨水心中时代兴亡变迁之感。

正是有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文学教化人心、启迪民智此一伦理功能的深层认同,才使得张恨水较之其他通俗小说家高出一筹。

二、故事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在“故事”

的讲述中完成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定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