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诗,带有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明显模仿。
闻一多的诗作远不如他的诗论影响大。
徐志摩可算是这一时期在诗歌创作方面风格显著的诗人,他以“情诗”
体式对于人生百味的吟咏,在当时和后世赢得了不少读者。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因其在主题、手法上多借鉴西方现代派诗歌,被时人称为“诗怪”
。
郭沫若的自由体白话诗,以其大胆夸张、意象恣肆、格调狂放见长,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他的诗作,为白话诗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与小说、诗歌等相比,散文创作成就较高,比较成熟。
在此领域,鲁迅贡献最大,周作人有着突出成绩。
此外,朱自清、冰心、林语堂、梁遇春、刘半农等,其散文亦有别致之处。
这一时期的戏剧文学主要指话剧创作。
因话剧这一门类是从国外引入,在清末和民初曾两度遭遇发展困境。
所以,此时的话剧创作的成绩显得单薄。
“独幕剧”
多而“多幕剧”
少,整体上还处于借鉴、摸索、试验的阶段。
田汉、丁西林是值得注意的剧作家。
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启蒙性。
这是由时代需求和历史问题所决定的。
二是开放性。
此时的文学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等多种关系的对话冲突中发展自身的。
三是大众性。
倡导创作白话文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民众能够走近文学,从而使文学的社会作用得到发挥。
四是世界性。
五四文学始终是在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的影响下发展着,开始参与到世界文学的总体进程之中。
五是复杂性。
这是因为五四文学不仅接过了历史的问题,又必须面对时代的焦虑,在功利性与唯美性两方面摇摆不定、定位困难。
时代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思潮的影响,使得五四时期的文学发展表现为内在的艰难与复杂。
尤其是“民族性”
与“西方性”
的问题,成为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困扰。
同时,五四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也成为其后时代文学更新自身的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