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异质类诗歌(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进入50年代后,感伤得到控制,代之以昂扬激奋,但主流诗学原则仍然推崇诗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十七年”

诗歌(尤其是风行一时的朗诵诗)却又存在一种自身的悖论。

一方面,诗中充满感情,甚至是夸张的**;另一方面,诗歌又被强加了某种意识形态化的理念。

也就是说,这种感情并非“自然”

流露,而是受控制、有预谋的设计。

白洋淀诗歌抛弃了理念对感情的人为控制,同时,也不同于西方现代诗歌全然的“反理性主义”

,而是在诗歌中融入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感情抒发相融合,创作出更合乎中国知识者心态的诗歌样式。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对“十七年”

诗歌规范的另一种阐释,一种反叛式的接纳。

李宪瑜:《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白洋淀诗群”

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10.当芒克说“我始终暴露着,/只是把耻辱用唾沫盖住”

时,他同时也说出了他写作(或为什么写作)的一半秘密,另一半则存在于其反面。

生命在这里显示的逻辑是:哪里有耻辱,有失败,哪里就有反抗!

芒克式的反抗首先不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而应从生命和美学的角度来理解。

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它赋予了“自然”

或“任性率真”

这类古老的伦理美学追求以独特的“反阉割”

内涵。

和既往社会动乱、暴力肆行时期例如魏晋“竹林七贤”

那种表面放浪形骸,实则避祸自保的佯狂假醉,或M·考利在《流放者的归来》中对美国教育制度的“除根”

实质所做的那种理性反思不同,芒克式的反抗是当下、本真、直指要害的。

它在极权政治文化最为恐惧而又力所不及的个人情感和欲望的领域内绽开诗的花朵。

唐晓渡:《芒克:一个人和他的诗》,载《当代作家评论》,2005(6)。

泛读作品

黄翔:《独唱》《火神交响曲》

食指:《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根子:《白洋淀》

评论文献索引

张放.流沙河与他的诗.文学评论丛刊:第2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何言宏.严酷时代的精神证词——“**”

时期牛汉的诗歌写作.当代作家评论,2000(2).

毕光明.华南虎与半棵树——“七月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