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阶段,从1985—1989年。
这一阶段的文学,其主要特征是从人的生命存在、文化、时代、社会等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对人的生存、存在状况进行勘探与关注。
其思想资源也相对丰富,举其大要者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
、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但工农兵文学的影响依然存在。
文学流派众多是这一阶段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诸如“现代派小说”
“寻根文学”
“先锋小说”
“女性主义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
“后朦胧诗”
“学者散文”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
“探索话剧”
等。
第三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
这一阶段的文学,其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延续前两个阶段文学创作的发展轨迹,是前两个阶段文学创作积累达到相对成熟的展示,这就是一大批分量比较厚重的长篇小说的出现。
二是对应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新的社会格局的作为精神表征的无力。
这就是小说界的“新写实”
“现实主义冲击波”
“主旋律小说”
“晚生代小说”
及王朔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凸显,这就是女性都市散文的被误读,这就是诗歌界“民间写作”
与“知识分子写作”
的疲弱。
新启蒙文学最根本的美学特质是站在“人”
的立场上,将“人”
视为文学的写作中心,强调文学对人的生存、存在的勘探功用,强调文学对人的精神的提升作用。
这不同于工农兵文学站在社会、历史的立场上,将社会、历史视为文学的写作中心,强调文学对社会、历史进步的功用,强调文学对人的教化作用;这也不同于新世纪文学较多地受到市场的影响与制约,较多地强调文学的精神消费作用。
正因此,新启蒙文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一种文学形态,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一段文学发展流程。
教学建议
1.查找新时期文学、民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主体性、纯文学、文学性、向内转、多元化、大众文学、精英文学、主流文学、人文精神大讨论、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等等关键词,要求对这些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
2.阅读评论摘要,并在下阶段学习中体会作者把此一时期的文学史描述为“宏大主题与不和谐的美学感觉”
两条轨迹不同曲线的重合、交叉、分离与相斥的观点,初步培养进入这一时期文学审美意识的自觉姿态。
3.讨论拓展练习题,了解研究这一时期文学所具备的基本的“了解之同情”
的文学史观念。
精读作品
贺桂梅:《“纯文学”
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