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梁实秋(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种笔法有点像画上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补足空间。

梁先生深信“简短乃机智之灵魂”

,并且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

再次是文中常有引证,而中外逢源,古今无阻。

这引经据典并不容易,不但要避免出处太过俗滥,显得腹笥寒酸,而且引文要来得自然,安得妥贴,与本文相得益彰,正是学者散文的所长。

最后的特色在文字。

梁先生最恨西化的生硬和冗赘,他出身外文,却写得一手道地的中文。

一般作家下笔,往往在白话、文言、西化之间徘徊歧路而莫知取舍,或因简而就陋,一白到底,一西不回;或弄巧而成拙,至于不文不白,不中不西。

梁氏笔法一开始就逐走了西化,留下了文言。

他认为文言并未死去,反之,要写好白话文,一定得读通文言文。

他的散文里使用文言的成分颇高,但不是任其并列,而是加以调和。

他自称文白夹杂,其实应该是文白融会。

梁先生的散文在中岁的《雅舍小品》里已经形成了简洁而圆融的风格,这风格在台湾时代仍大致不变。

证之近作,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像他的前额一样高超。

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见《余光中集》(第六卷),499~500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对个性和文调的讲究,不仅是梁实秋散文观中的第一要旨,也是他散文创作中最鲜明的特色。

梁实秋沉稳、朗健、通达的性格酿成了他散文的凝练、雅洁而又情味浓郁的风格,丰富广泛的阅世和幽默风趣的脾性又使他的散文在稳达健朗中透出了几份老辣深刻和机智俏皮。

……行文雅洁是梁实秋散文艺术的又一特色。

他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是开篇切题,简捷了当,极少渲染铺排,转弯抹角的。

……梁实秋博览古今、融贯中西,因此,他的散文往往是谈今说古,中外逢源,随手引证,趣味盎然。

这也构成了他学者型散文的一个特点。

徐静波:《梁实秋——传统的复归》,227~237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3.“梁实秋文体”

可否作如下文字界说:一种以白话文为基础,有意识地巧用文言俚语,雅浓俗淡,言约意丰,颇富书卷气有较高文化含量的语体风格。

……一、文白交融、工散结合,巧用文言俚语,追求行云流水的文调美。

……二、简洁成癖,唯繁言之务去。

……三、长短句并用,以短句为主,错综变化,文势逶迄。

刘远:《我读梁公文,以其文笔好——也谈梁实秋》,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2)。

4.重义轻利、穷而不改其乐正是梁实秋个性的一个重要侧面,在他的许多散文中都有突出的体现。

他享受生活而又不逾矩。

鉴于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已成泡影,政治现实令他十分失望,生活在污浊社会里的梁实秋为了摆脱烦恼而疏离政治,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其消极的一面是毋庸讳言的,但他藐视权贵,不为名缰利索所绊毕竟还是可贵的;而追求不逾矩的怡然恬适的人世情趣,又何尝不是对滚滚红尘中那种为谋求高官厚禄而不惜尔虞我诈的世风的一种反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