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章 散 文(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吴晓东:《漫读经典》,170~17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泛读作品

张爱玲:《天才梦》

丁玲:《“三八节”

有感》

钱锺书:《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

评论文献索引

尹鸿禄.赏心悦目的“美文”

——大后方散文探美.社会科学研究,1990(4).

吕若涵.试论上海沦陷区女性散文的审美取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3).

罗华.世俗闪耀出智慧——张爱玲散文品格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2).

周芬伶.浮世嘉绘在艳异的空气中——张爱玲的散文魅力.刘琅,桂苓编.女性的张爱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刘绍铭.张爱玲的散文.陈子善,罗岗主编.丽娃河畔论文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郭力.历史批判的启示:性别与政治的话语变奏——以《“三八”

节有感》和《丽萍的烦恼》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4).

黎辛.《野百合花》·延安整风·《再批判》——捎带说点《王实味冤案平反纪实》读后感.新文学史料,1995(4).

黄昌勇.宿命中的沉浮:丁玲与王实味.文艺争鸣,2002(3).

孔刘辉.天有病,人知否?——《野百合花》事件从解放区到国统区.抗日战争研究,2009(3).

拓展练习

1.王实味的悲剧命运宣告了“杂文时代”

在解放区的迅速终结,也意味着文学特别是杂文这种独特文体干预现实的功能受到严格限制。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延安讲话”

所确立的文艺方针有何内在联系?

2.与其小说相比,张爱玲的散文更为轻松、洒脱,更多些世俗的情怀、日常的情致,有着更强的“此岸性”

结合相关评论文献,对张爱玲散文的“此岸性”

特征进行分析。

3.战争文化环境下,沦陷区散文的主导文体仍是一些审美性、趣味性较高的小品随笔,与时代风云的变幻存有较大距离。

然而,这种“边缘写作”

却又使沦陷区散文有效避免了“抗战八股”

的出现,在现代散文的传承和创造上取得了较大成绩。

结合相关评论文献,对沦陷区散文这一趋向的成因及独特意义做出评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