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文学19371949(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刘增杰.一个被遮蔽的文学世界——解放区另类作品考察.2003(6).

黄万华.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文学评论,2004(4).

李新宇.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学术月刊,1999(10).

袁盛勇.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

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文艺理论研究,2005(4).

刘增杰.从左翼文艺到工农兵文艺——对进入解放区左翼文艺家的历史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

石凤珍.“左翼”

文艺大众化讨论与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评论,2007(3).

拓展练习

1.长期以来,20世纪40年代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而沦陷区文学则被整体指认为媚俗文学、投降文学乃至汉奸文学,往往被排斥、忽略。

然而,近年来沦陷区文学却备受学界关注,并受到较多正面肯定,张爱玲、苏青、梅娘、徐訏、无名氏、吴兴华等一批作家不仅逐渐浮出地表,甚至成为文学史叙述不可或缺的角色。

结合评论摘要4、5及相关文献,思考作为抗战文学三足之一沦陷区文学何以被长期遮蔽,而近半个世纪后的重见天日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2.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著名论题——“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度成为叙述“中国现代文学史”

的基本框架。

以此为理论基点,文学史通常将1937年中日民族战争的全面爆发视作为救亡最终压倒启蒙的动因与标志,认为空前的民族危机将工农大众推向了历史前台,并取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五四”

以来,以“自由”

“民主”

为内核的启蒙进程则被强行中断,直至“**”

后才再度重启。

但事实上,抗战文学以及抗战后文学非但不是启蒙的最终消亡,相反是“五四”

启蒙传统得以拓展和深化的时期,国统区文学以及沦陷区文学仍与五四文学传统保持着或显或隐的血脉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与30年代左翼文学有着某种承传关系的延安文学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某种位移,但也并非完全的断裂和扬弃,而是进行了复杂的加工改造。

沿此思路,请结合评论摘要7以及李新宇的《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对立足于个体的启蒙意识、立足于民族的救亡意识、立足于阶级的翻身意识在40年代文学中的勾连互动做一梳理。

3.30年代的左翼文学往往被视作40年代延安文学乃至新中国成立“十七年”

的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

但作为左翼权威理论家的胡风在40年代后期却频频遭到延安方面的批判,并在50年代与其同人被定性为“胡风反革命集团”

这一悲剧的发生,我们可以从胡风“主观战争精神”

与“延安讲话精神”

的差异中寻找到原因。

而这一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统区左翼与解放区左翼在文学观念上的分歧。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学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左翼内部的“差异”

最终被视为“异质”

而受到批判。

结合评论摘要7、8,对胡风《现实主义的路》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差异做出评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